7月18日,內蒙古扎賚特旗師生分批次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通過參加藝術交流活動與科技講座深化文化互鑒,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行動走深走實。
上午11時,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師生在中國人民大學音樂廳開展藝術交流活動。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齊悅以中提琴演奏開場,為同學們講解西方音樂與東方音樂的異同,讓大家在音樂中樹立文化自信、感悟民族交融。三中學生隨后獻上歌曲《草原最美的花》、葫蘆絲演奏《神話》及蒙古族舞蹈《白馬》《TAMINEE》,展現草原文化魅力。雙方圍繞民族藝術傳承、學習體驗等話題展開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下午14時,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二中學師生在中國人民大學信息樓報告廳參加人工智能公益講座。信息學院教授金琴以《人工智能的成長之路:從幾何題到機器人》為題,結合AI解決實際問題、參與音樂創作等案例,向參會同學闡釋科技與人文融合的無限可能,強調科技賦能民族團結的重要性。
本次活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行動”的核心環節。該行動由北京市豐臺區與扎賚特旗共同主辦,斯瑪特教育集團承辦。2024年至今,京蒙兩地通過互訪研學、文體競賽、結對成長等形式,推動青少年交流進入“團結共建、文化互動、資源共享”新階段。
“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音樂廳,這次研學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也讓我在音樂中切實感受到了文化互鑒與民族交融。”音德爾第三中學學生張瑞說道。
豐臺區發改委工作人員雷萌表示,此類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視野,更促進了京蒙兩地文化的深度交融,為民族團結注入了新活力。未來,雙方將繼續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形式的交流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在互動中增進了解,共同書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編輯: 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