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美術能培養孩子的本能嗎?在少兒美術教育實踐中,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美術教育工作者的必備功課。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養,而不是壓抑本能,大人們如果讓孩子處在被動接受地位,把技術混同于藝術,專業技術的訓練成為教育的目的,使教學成為毫無興趣可言的機械運動,孩子的潛能受到限制,向上的、放松的、自由的、趣味的部分遭到“嚴格訓練”的扼殺,這將是種災難。
少兒美術教育的實質不是規范也不是塑形,而是通過繪畫手段開發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審美力等,這個引導、發現、表達、創作的過程就是培養孩子們的綜合藝術素質和人格精神品質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孩子的天性激勵欣賞加持的過程,更是發現并盡量完好地保護孩子天性中最本真、最具靈性的天然之態免遭破壞的啟蒙教育過程。
大人們首先最應該懂得給兒童繪畫以崇高地位,要認識到孩子們作畫,都是想自由自在地繪出自己認可的美的世界,表達自己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與感受,孩子們的創作過程也是他們本真地表現現實世界和他們內心世界的心路歷程。每個大人都有義務寬容孩子的天性、維護孩子的面子、贊美孩子的進步,從而使孩子自主創作的欲望得到增強。
孩子的天性有其內在的規律,這需要老師和家長懂一些少兒心理學。崇尚美的本能是孩子們美術能力升華的重要動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善于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并能及時給予理解、呵護、引導、贊賞、激勵、強化。護持好孩子心中的藝術之芽,發揮孩子學習的能動性,肯定孩子的些微進步,以愉悅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引導其無限的創造力,讓孩子在美的教育氛圍中和諧愉悅地發現藝術之美、享受藝術之美。
少兒美術教育的先驅者,被后人譽為“兒童繪畫之父”的奧地利少兒美術教育家弗蘭茲·西澤克的少兒美術教育思想認為:“兒童的繪畫與成人的不一樣,甚至比成人的更純真,更富創造性,對兒童的美術教育不能簡單化地按照成人的意志以成人的標準教給兒童成人的畫法,少兒美術教育應以兒童的自由表現為主,重在發現兒童與生俱來的創造本能和創造熱情。”回到現實,大人們有他們后天造就的判斷標準的卡尺,往往他們的游戲規則和評判標準總是有個“標準像”,“標準像”是大人們定的,其實很多大人不懂,他們并不知道“標準像”不藝術、不好看。因此,大人們要警惕,要珍惜孩子們的真情實感,不以成人之尺度小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