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內蒙古自治區,深化京蒙東西部協作進行對接的指示精神,9月3日,豐臺區與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聯合舉辦“扎賚特旗農文旅研學項目推介大會”,重點推介扎賚特旗農文旅研學項目,打通新路徑,促進文化旅游合作,共同深化文旅開發,打造更多精品旅游線路,帶動農業、文化和旅游各產業共同發展,進一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使京蒙兩地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再創協作發展新篇章。
斯瑪特教育集團作為中關村豐臺園企業和豐臺區發展伙伴鏈長單位,與扎賚特旗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承辦此次大會。

豐臺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連宇致辭

扎賚特旗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李浩致辭

內蒙古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于吉順出席大會

興安盟行署副盟長、科右前旗委書記孫書濤出席大會

扎賚特旗農文旅推介
在京蒙東西部協作中,豐臺區和扎賚特旗兩地圍繞“五大任務”和“模范自治區”建設,深化合作,全面落實“六個倍增計劃”;聯合制定發展規劃,實施“豐·來”品牌戰略,不斷開創全方位、高水平協作新局面。此次扎賚特旗農文旅研學項目推介大會是豐臺區和扎賚特旗又一次合作踐行“豐·來”品牌戰略。同時也是扎賚特旗首次在北京開展推介活動,全面展現農業、文化、旅游等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特色。
會上,扎賚特旗好力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唐子建介紹了興安盟大米扎賚特味稻。“好米是大自然的饋贈,扎賚特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興安盟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日本北海道市同處北緯46°寒地水稻黃金種植帶,大自然賦予人類僅有的三塊黑土帶,美國密西西比平原、東歐烏克蘭平原和我國東北平原,而位于東北平原上的扎賚特旗,黑土地耕地面積為356.73萬畝。”唐子建說。
“扎賚特旗風光秀美,水清魚躍,林木葳蕤,生態宜居。旅游資源6大類齊全,8個主類,26個亞類,65個基本類型。主類占全國的100%,亞類占全國的83.9%,優良級達75%。扎賚特旗是一個你來過就不想離開的地方。我向各位嘉賓發出誠摯的邀請,期待與您相約特美扎賚特!”扎賚特旗文旅推介官推介扎賚特旗旅游。
扎賚特旗研學成果展示
推介大會上,北京第五實驗學校苗壯老師,代表北京第五實驗學校作為首批京蒙協作小使者研學團體發言:“本次研學活動以“體悟農耕之樂 暢享自然之趣”為主題,是京蒙文化教育互動交流的一堂行走的勞動思政課,為學生們提供了高質量的探究性、體驗性學習。學生們沉浸在豐富的文化氛圍中,進一步加強了民族文化的認知,是一次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涵養情操的難得研學之旅。希望在京蒙協作的不斷進程下,有更多的研學小使者能夠在從中觀察、體驗、學習和提高,帶給學生們最真誠、樸實的生活體驗。”
北京第五實驗學校首批京蒙協作小使者代表龐宛玥同學分享了體驗扎賚特旗研學之旅的感受。“扎賚特旗的天空湛藍如寶石,潔白如雪的云朵悠然飄浮,給人寧靜美好的感覺”“震撼心靈的農耕博物館參觀,讓我們了解當地農耕文明的發展;漫步稻谷景區、乘坐 1919 時光小火車,仿佛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難忘的篝火晚會,照亮了我們的歡聲笑語”。通過研學,扎賚特旗的特色旅游帶給京蒙協作小使者們新奇的體驗,民族文化的交流讓孩子們感受到蒙古族文化的魅力,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培養了包容的心態。與此同時,扎賚特旗獨特的民族文化,通過京蒙協作的平臺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扎賚特旗斯瑪特國際營地揭牌
斯瑪特教育集團開發研學線路將人帶到扎賚特旗的同時,也在扎賚特旗成功打造了斯瑪特國際營地,將資金和品牌留在當地。
武志介紹,斯瑪特國際營地融合了扎賚特旗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為廣大學子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研學體驗空間。
今年7月,9位美國國際營地教育界的專家及教師團隊到訪扎賚特旗斯瑪特國際營地進行參觀體驗,得到了國際專家的大力認可。雙方還對營地的未來規劃與運營策略進行了深度交流與探討,為營地的國際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場,北京豐臺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連宇、內蒙古興安盟委副書記、盟長于吉順、興安盟行署副盟長、科右前旗委書記孫書濤、扎賚特旗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李浩、興安盟文旅體育局局長烏蘭格日樂、豐臺區文旅局副局長陳晨、扎賚特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長李立穎、豐臺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穎慧、扎賚特旗文旅投限公司董事長師健、斯瑪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武志,共同為“扎賚特旗斯瑪特國際營地”正式揭牌。
同時,扎賚特旗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李浩為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蘭超教授和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館長張勇教授頒發扎賚特旗《斯瑪特國際營地自然生態研究組核心專家》聘書。
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蘭超
斯瑪特教育推介的“扎賚特旗農文旅研學項目”是農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創新實踐,開創了扎賚特旗研學產業新生態。
今年6月1日,斯瑪特組織的首批“京蒙協作小使者”研學團隊從北京啟程飛赴扎賚特旗,研學團由北京第五實驗學校35名師生組成。研學團隊在好力保稻谷景區體驗農耕文化,在巴彥塔拉秘境河谷探秘自然,在神山景區漫步草原。為期五天的研學活動讓“勞動教育”“思政教學”走進田間地頭,讓學生們實地體驗農耕文化、科技文化和自然的魅力。
斯瑪特開發的扎賚特旗首條精品研學線路是一條深入挖掘扎賚特旗的自然與文化瑰寶,貫穿扎賚特旗的好力保景區、巴彥塔拉、神山風景區、圖牧吉國際級自然保護區及文得根水庫等景區;設計徒步穿越、露營體驗、民族文化交流、濕地生態觀察等豐富活動;通過親身體驗與跨學科學習,讓孩子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既積累知識,又在體魄鍛煉與心靈滋養上實現雙重成長的研學路線。
斯瑪特創始人、董事長武志表示,將把斯瑪特國際營地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學品牌,不僅為扎賚特旗帶來經濟上的幫扶,更要在教育、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實現深度融合與共同發展,為扎賚特旗的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研學活動是豐臺區支持的具有深遠意義的京蒙協作重點研學項目,是勞動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讓“勞動教育”“思政教學”走進田間地頭,讓同學們實地體驗農耕文化,感受科技魅力,實地了解京蒙協作成果。同時,也是京蒙協作的進一步深化,促進京蒙兩地教育文化交流,推動鄉村振興和京蒙協作工作。
京蒙東西部協作持續深化
扎賚特旗農文旅研學項目推介大會,拓寬了協作領域,深化了協作內涵,是持續推動京蒙東西部協作走深走實的創新實踐。通過京蒙研學活動,必將進一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推動兩地協作邁上新臺階,攜手開創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京蒙協作持續深化,豐臺區與扎賚特旗自2018年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來,兩地按照“政府搭臺引導、社會力量協同、主力市場支撐、多元渠道幫銷、形成品牌發展”的工作思路,不斷開創全方位、高水平協作新局面,并取得豐碩成果。”豐臺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6年來,豐臺區和扎賚特旗兩地主要領導親力親為,高頻次交流互訪達12 次;雙方簽署區縣結對幫扶協議6份,達成多項重大合作意向:共同爭取市區兩級京蒙協作資金4.05億元(其中北京市級資金3.11億元,豐臺區級資金9350萬元),實施京蒙項目109個,動員社會各界捐款捐物折合3761萬元;互派黨政干部23人、專技人才634人次,培訓千部人才6676人次;協同引導8家企業到扎賚特旗投資3.86億元,實現銷售農特產品6.98億元。
值得提到的是,在京蒙協作的助力下,扎賚特旗于2019年4月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5.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脫貧攻堅圓滿收官。豐臺區和扎賚特旗兩地將真抓實干,不僅促進了扎賚特旗的經濟發展,而且也樹立了京蒙協作的標桿典范,為全國東西部協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2024扎賚特旗秋季研學線路發布
斯瑪特教育集團研學項目總監劉夢琪現場發布2024扎賚特旗秋季研學線路分享道:“此次研學活動,是在豐臺區政府鼎力支持與京蒙協作豐來行動的大背景下隆重推出的,作為京蒙協作的標志性研學項目,它不僅是教育文化交流的橋梁,更是學生們拓展視野,增長見識,培養能力的絕佳機會。”
“此次研學的特色是為學生們提供高質量的探究性和體驗性學習,通過PBL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們能夠靈活的運用數學、科學等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同學們的跨學科思維;同時我們也把課堂搬到了田間、博物館和大自然中;通過研學老師專業的課程設計將農耕文明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引導同學們深度學習農耕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歷史觀念。”
“在研學課程的設計方面,圍繞農耕智慧、生態和諧、文化體驗、審美素養、創新思維、文化傳承六個方面,結合扎旗特有的水稻文化和斯瑪特美育相融合進行獨有設計開發,來保障同學們在整個研學過程中能夠學有所獲。”
“同時結合行程內容設置不同的研學課題,確定開題及研究方向,通過過程中的考察記錄,進行研學報告的撰寫,最終進行研學成果展示。”
“我們會提供整個課程的服務說明,分為行前、行中和行后。行前召開行前準備會介紹研學的目的和意義,并指導學生做好行前各項準備工作,行中會有研學老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全程有隊醫隨隊,專業攝影攝像全程記錄,行后學生撰寫研學報告,研學成果篩選評價,組織研學成果匯報。”
扎賚特旗農文旅研學項目推介大會,豐臺與扎賚特旗守望相助,兩地未來合作要瞄準扎賚特旗資源優勢,挖掘特色產業,加強產業集群構建,通過消費幫扶助農增收,以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加強本地人才技能培養、研學活動等形式,持續開展組團式幫扶協作。要持續開展深層次交流合作,加強兩地黨政之間在教育、醫療等各領域合作,深化街鎮、學校、醫院、企業、社會組織等幫扶作用,積極對接資源,用心用情用力推進實施“豐·來”行動,培育建設品牌矩陣,加快鄉村振興進程,共同譜寫攜手奮進的京蒙協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