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為進一步推動京蒙協作,北京斯瑪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瑪特”)攜手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破題當地文旅周期短,冬季文旅活動匱乏等短板,并謀劃在扎賚特旗開設首條研學線路,助力扎賚特旗文旅產業內容升級。
“豐臺區、扎賚特旗自2018年結對以來,形成合力攻堅、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作為中關村豐臺園企業,斯瑪特有責任和義務為扎賚特旗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扎賚特旗野生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繁多,非常適合開展戶外研學合作,斯瑪特將把國內外的優秀教育資源引入扎賚特旗,擬計劃五月組織首批主題研學團前往扎賚特旗。”斯瑪特創始人武志說。
近日,斯瑪特深入扎賚特旗巴彥塔拉、神山風景區、文得根水庫等地調研考察,并與扎賚特旗人民政府、扎賚特旗文旅投等相關單位進行對接,開展合作交流座談,圍繞教育和研學,打造高質量自然教育和研學產品,并在未來引領創建冠名品牌標桿,助力豐·來品牌矩陣建設。
扎賚特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興安盟東北部,處在內蒙古、黑龍江、吉林三省交界處。這里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蒙古語中,扎賚特意為紅頂的貴族。扎賚特旗地處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此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斯瑪特團隊首先來到巴彥塔拉,看到了火山巖搭建的營地小屋,尚未完全變綠的草場,水面還飄著巨大冰凌的綽爾河。隨后團隊陸續前往了扎賚特旗的神山風景區,走進了這里最大的蒙古敖包;在文得根水庫,看到了為魚逆流而上所打造的專用通道,漂著冰凌的文得根水庫,有種“北冰洋”似的視覺沖擊力。
考察團隊還前往圖牧吉自然保護區,這里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的家鄉,大鴇享有“會飛的大熊貓”的美譽,據說全世界只有1500多只,其中有700百多只在中國,圖牧吉就擁有著300多只。同時,這里還有如丹頂鶴、白鶴、蒼鷺、雕梟等多種珍貴鳥類。
扎賚特旗的土地富饒,除了盛產大豆和玉米外,水稻也是這里的知名產物,扎賚特旗大米逐步通過京蒙協作,來到了北京人的餐桌之上。考察團隊進了北京市豐臺區重點幫扶企業——魏佳米業,探索大米好吃的背后的秘密。同時也計劃圍繞認養一畝地系列活動,開展現代農耕主題研學,擬邀請來自豐臺的青少年在春天的扎賚特進行水稻插秧,在秋天的扎賚特接力收割親手種下的水稻,把豐·來大米帶回豐臺,享受扎賚特的味道。
“通過實地考察,我們可以看到扎賚特旗一年四季不同的美,可以在這里根據季節的不同,開展不同主題的特色戶外研學活動。武志興奮地說,冬天可以帶領孩子們來到扎賚特的大興安嶺余脈山谷秘境,進行雪地徒步和冰釣;在夏季河水融化后,大家一起溯溪,觀察兩邊的花鳥魚蟲;到神山進行敖包相會,感受地地道道的蒙元文化;在文得根水庫了解水務工程的知識,成為小小的科技志愿者,參與生態修復;在內蒙古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圖牧吉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觀察大鴇……
“我們認為雙方是高度契合的,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著力發展高質量的研學活動,雙方的目標高度重合,且一致,非常期待主題研學的精品項目可以早日落地扎賚特旗。”扎賚特旗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非常期待未來的產品合作,將更多的優質內容,更有趣的原創活動設計引入扎賚特旗,特別是針對扎賚特旗的冬季旅游破題。我們也將在之后全力進行配合,早日將高質量的文旅活動在扎賚特旗落地執行,并為未來的的冬季活動打下夯實的基礎。”扎賚特旗文旅投董事長師健說。
武志表示,斯瑪特將聯動扎賚特旗文旅投,通過扎賚特系列研學亮點項目為載體和抓手,培育以鄉村振興和京蒙協作為核心理念、建設具有豐臺與扎賚特旗特色、極具推廣價值的原創品牌。
有一種美是扎賚特旗的稻夢星空:覽星河入夢,聞蛙聲入眠。
扎賚特旗漂著冰凌的文得根水庫,有種“北冰洋”似的視覺沖擊力。
這里獨有的文化特色與原始的生態環境,無一不詮釋著扎賚特旗的純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