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有繪畫的潛質有創造和表現的欲望,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兒童通過早期繪畫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可以把智商提高30%,繪畫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素質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繪畫要不要專注于美術技巧,繪畫可以把人置于自由的狀態,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間。尊重兒童的發展,適當的講解但不強求,等待兒童蒙昧的意識慢慢覺醒,很多知識就剛好能為之所用了。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尊重和等待。
對美學原則形成敏銳的感覺是我們要不斷修煉的基本功,至于孩子們,他們不需要的涉足這一塊。所謂教師心中有,孩子方能在無形中學習和感受。
兒童繪畫者的任何一個涂鴉、畫幅的大小、用筆的輕重、空間配置、顏色、涂抹等都在傳遞著他的情緒、情感、人際關系、困惑與沖突等。但兒童繪畫心理分析,并不是單純的“只通過看畫就能讀懂人心”,而更重在于,通過兒童繪畫創作時的自我內心體驗,以及咨詢師與兒童繪畫者的溝通交流,幫助來訪者進行深入的內心探索和調整。
自愈因子~兒童繪畫的過程是一個建構、復演的過程,其創作過程對兒童繪畫者而言,本身就具有“療愈性”和“自愈性”。在團體中,借著分享討論作品的過程,較易接納及流露真情感。方便操作,材料簡單、不受場地限制,且方法生動活潑,實用有效。
而關于兒童繪畫分析的心理學依據,兒童繪畫分析的心理學分析主要依據四個核心概念:
自我表達(概念)、投射、信息傳遞、表征。
1、自我概念:即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用self(自我)表達自我概念。他把自我概念作為經驗客體的自我進行區分,包括三種形式:
Ø精神自我:由個人目標、抱負和信念等組成;
Ø物質自我:指個人的身體及其屬性;
Ø社會自我:他人所看到的我。
2、投射:投射一詞在心理學上是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愿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征,不自覺地反應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個人的人格結構對感知、組織以及解釋環境的方式發生影響的過程。
3、信息傳遞:由于大腦經過某個刺激物的輸入,并對其個體特征進行加工后,成為語言或圖像輸出呈現。
4、表征:視覺的角度來看,表征是指一種圖畫形式的發明創造,這一圖畫形式能夠代表所指物,同時又不會混淆符號及其指代物。而皮亞杰理論,表征是用于表達所指物的意義,使得在當前看不到實物體的情況下,引發出對所指物的思考。
兒童繪畫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構建性心理活動,是指創建于特定媒介中的象征性活動,斯瑪特兒童美術教育以父親的心做教育,以陪伴、啟發、引導、幫助的形式來傳遞給孩子美學知識,歡迎來電咨詢:010-529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