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善于發現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必不可少。藝術教育對于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藝術教育取決于是否能夠被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后,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英國教育部有這樣一個說法——他們培養的孩子的標準,要有優異的學術成績,有出色的體力技能,有杰出的藝術修養,還要有良好的公民意識。
這里的“藝術修養”可不是學生畫得多好,這不是他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而運用美術這一工具發現自我、表達自我,這才是藝術教育想要傳承給孩子的樂趣。
再看美國,美國學校的大環境,是非常要求孩子會畫畫的。但這個“會畫畫”不是說畫得美,而是懂得畫出自己的想法。等到高年級,孩子們就要從“畫出我自己”過渡到“畫出這世界”。
比如歷史課,可能會讓孩子為一個不存在的國家畫一面國旗;比如生物課,可能會讓孩子畫出色彩斑斕的立體細胞結構,以此鞏固知識點;再比如外語課,可能會讓孩子畫出語法的變化過程……
而人們常常把科技和藝術看做是人類進步的兩翼。在達·芬奇逝世500周年的日子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不禁重新思考:人類文明的進步,究竟是更多依賴科學技術發展給我們帶來的物質財富,還是依靠文化藝術讓我們的靈魂得到升華,從而更接近科技永遠達不到的至臻境界?
人類的藝術從來就不是少數天才靈感迸發的產物,藝術教育既是不同時代觀念、文化的映射,更與科技的進步相扶相生,二者共同改變了人類文明影響下的世界。
藝術機構在推動美育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藝術的需求、審美的需求是物質基礎上高層次的內在需求。
總而言之,藝術在這里,不是一項獨立于孩子課業學習、日常生活的“技能訓練”,而是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更好地生活的工具。讓每一位孩子真正的感受到藝術教育的意義,是斯瑪特教育集團一直在秉承做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