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術納入中考”的熱議,美術教育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很多80后,90后的父母也開始紛紛加入兒童美術教育的行列。
長期以來,中國的美術教育一直存在“邊緣化、專業化、功利化”的傾向,美術課和美術老師沒有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足夠重視;美術教育中過于注重專業性,把美術教育等同于美術技能的培訓,把美術課視為培養美術特長的課程;家長和學校普遍看重美育的功利意義,而忽視其在塑造人格、提升素質上的重要作用。
一、積極培養孩子對美術的濃厚興趣,領略生活中的美
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地培養、激發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首先,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運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易于讓孩子產生輕松、愉快的游戲心理,使他們樂于參與,實際上繪畫就和游戲一樣,玩進去就會感悟很深,更能輕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
二、多鼓勵,多表揚,提高孩子對繪畫的興趣。
孩子很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贊賞,每當孩子畫出一幅畫時,教師一定要鼓勵,及時表揚幫助孩子樹立對繪畫的興趣和自信心,絕對不能說畫的不好,不像類似的話語,這樣容易挫傷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積極性。只要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中是高興的愉悅的、積極投入的,教師就要加以鼓勵和表揚。因此,教師評價孩子的畫一定要認真對待,要盡量找出畫中優點的地方,表現出老師對作品的贊賞,一旦幼兒繪畫作品受到老師的承認和贊許,他們會表現出更大的創作熱情,從而增強自信心,對繪畫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就會越畫越多,越畫越好。
三、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與評價標準
要想確立美育的評價標準,我們必須知道美育的目標是什么。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也是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的。2015年,伴隨著中國學生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戰略的正式啟動,中國審美教育也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即美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備“核心素養” 的人。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結合十多年的美育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美育應該著重培養兒童以下核心素養:
1. 提升兒童的審美素養,從小培養兒童從生活中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養成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美”的兒童。
2. 塑造兒童的美德和靈魂,發揮美育“陶冶性情、立德樹人”的作用,從小培養兒童積極健康的審美樂趣,遠離社會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培養“好”的兒童。
3. 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發散思維能力,培養“有創造力”的兒童。
4. 培養兒童基本的美術技能和素養,提高兒童的欣賞和創作能力,啟發智力,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培養“聰明”的兒童。
在以上幾個方面的總結,不難看出兒童美術教育要講究“人的發展”是核心,是基礎,也是前提。美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積極健康、品行美好的人,也只有先讓兒童成為這樣的“美好的人”,他的美術技能才能得到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