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們:
用父親的心做教育。再過兩天就是父親節了,這使我很自然地想到這句我們斯瑪特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所以就以它為題,和大家聊聊這句“家常話”。
很多人會問,用父親的心做教育,是不是和我本身也是一名父親有關。確實,當我看到那些可愛的小天使來到我們的課堂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教育他們。
推己及人的愛心,是我們每個人心底深處柔軟而可貴的精神。用父親的心做教育,不需太多言語的解釋,大家都能明白這第一層意思。讓我很感動的是,我們的老師,有的還很年輕,但他們都能把這份愛心很好地傳遞下去。
說一件在斯瑪特課堂上平凡發生的事情,這要感謝一位媽媽的無私分享。這位媽媽的孩子來到斯瑪特之后,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慢慢學會了一個人獨立上課。但他有時還會想找媽媽。有一次,他又跑到教室門口找媽媽,這時,我們的老師就在孩子面前蹲下來說:“我抱抱你好嗎?我需要一個擁抱。”
孩子終于安靜下來了,在教室里完成了自己的美術課。這位老師的擁抱溫暖了孩子,也感動了家長的心。這個畫面被這位媽媽從教室門口看到,又分享給了我們。
當孩子離開熟悉的家庭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上課的時候,他的內心是不安的,特別是低年齡的孩子,唯一能讓他們進入良好狀態的,就是父母一樣的愛心。
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我們常說要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其實,良好的教育環境并不意味著硬件設施要多么“高級”,這些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愛心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的心理環境。
用父親的心做教育,也是我們斯瑪特“陪伴式”教育理念的源起。
所謂陪伴式的教育,就是老師和家長處在“陪伴者”的角色,以孩子為主導、鼓勵孩子創作、給孩子最大的“試錯”空間。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這和父親的角色特質比較接近。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既需要媽媽的溫柔呵護,又需要爸爸的指引和教導。在這兩種關愛下成長的孩子,人格更加健全,態度更加積極主動,更能適應未來的挑戰。
但是在現在的孩子教育中,我們普遍感覺到“母愛有余、父愛不足”,家長包辦代替的情況比較嚴重,造成孩子的個性都比較“柔弱”,不敢做決策。就像我們課堂上經常見到的那樣,孩子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我這樣做行嗎?
問題的根源,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爸爸工作都比較忙,沒有時間教導孩子,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缺失導致。
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絕大多數的教育內容都是有“標準答案”的,缺少鼓勵孩子勇于嘗試、不怕犯錯的教育。而這種勇于嘗試的精神,正是孩子創造力的來源。沒有一種勇于嘗試的精神,孩子的未來基本上也就沒有了創新的可能。
當我進入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學習的時候,讓我感到最震撼的,不是學到了什么專業的美術技能,而是我的老師黃華三教授告訴我們:你們可以嘗試任何形式的可能,不要害怕犯錯,勇敢去嘗試吧,犯錯才能學到更多東西,失敗和遺憾也是一種美。
所以那些年我做了很多藝術上的嘗試。我經常很“自豪”地對別人說,我的第一件作品是用水泥做的。水泥做的東西好看嗎?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我第一次去嘗試一件與眾不同的事情。
當我回憶這件對我的藝術乃至人生都具有“標志”意義的事件的時候,就更意識到肩頭的責任,因為我們希望孩子們從小就能接受這樣一種教育,而不是要等到二十歲,甚至更久。
用父親的心做教育,就是想補上當前學科教育的“短板”,讓孩子多動手、多嘗試,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從小學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遠比強迫他們拿出“精彩的作品”更重要。
而且只有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創作,他才能拿出真正精彩的作品。這也是我每次去課堂看孩子的作品總能發現驚喜的原因。如果我們給孩子自由和自主,他們就會用精彩的想法和創造力回報我們。
正如孩子同時需要母愛和父愛一樣,孩子一方面需要標準化的教育,比如學科知識的教育,同時也需要“非標”的教育,比如藝術教育。兩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有人把中國當前的教育描述成一種“父愛缺失”的狀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孩子有了心事和煩惱只會找母親訴說。孩子找父親傾訴的愿望,排在了“網友之后”。我們過去說“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現在這種教育作用的缺失實在可惜。
父親節就要到了,讓我們祝所有的父親節日快樂!
同時,我們希望能夠喚起更多的父親“回歸”到家庭教育的“崗位”中來;我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喚起父愛精神“回歸”到我們的教育中來。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試錯”機會,讓他們更加勇敢、獨立、快樂的成長!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