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14日上午,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國家美術課程標準課題組核心成員歐京海老師為高研班全體學員帶來了題為“中外設計觀比較”的生動講座。歐京海老師主要以回顧設計藝術歷史的方式,分析設計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并提供了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更好地讓學生把握設計藝術的思路和方法。
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總編歐京海老師
歐京海老師首先介紹了外國產品設計的源流,用11個概念系統地說明了什么是“設計”。他強調設計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設計是時代特點的反映,西方的設計觀多種多樣,相比之下,中國對設計的要求是實用、美觀、經濟。隨后,歐京海老師基于自身的經驗,從中小學生美術教育的立場出發,提出設計就是“好看、好用和創造”的概念,并與大家分享了三類設計思路,以便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讓學生更簡便地掌握設計這門藝術。整個講座重點突出,邏輯清晰,并配以實例加以生動說明,給學員們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下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美術教育學系主任陳淑霞老師為高研班學員帶來了一場題為“藝術實踐與教學轉換”的精彩講座,分享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陳淑霞教授在授課過程中“干貨”不斷,學員們熱情高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陳淑霞老師
陳淑霞教授從國外的美術教育課程標準談起,指出美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認識到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所肩負的使命,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開放的心態看待美術教育,不能把美術教育狹隘化。為使學員們能學以致用,陳淑霞教授結合“勘查與設計”等大量新穎、優秀的教學案例,對學員們的美術教育工作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最后,陳淑霞教授專門與學員進行了討論交流,為大家解答美術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DAY 7
15日上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院長助理,《裝飾》雜志主編方曉風老師以“中西建筑文化比較”為題,立足于中國自身,對中西方建筑風格及其背后的文化特點進行了比較。方曉風教授把板書、互動與課件多種教學方式完美結合,其風趣幽默的語言也使學員們忍俊不禁,充分調動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方曉風老師
課堂伊始,方曉風教授就展示了國內外眾多著名建筑圖片,牢牢地吸引住了學員們。他通過對中西建筑文化差異的大體介紹,把學員們帶入了建筑藝術的世界中。為使學員們更好地理解中西不同的建筑文化,方曉風教授結合中西不同的歷史背景,介紹了中西截然不同的城市形態,在此基礎上,他總結出中國建筑具有通用性、靈活性、秩序井然和內外有別這樣幾個特點。方曉風教授認為,中國的建筑屬于“器”,只有作為容器的功能,西方的建筑則是一門藝術,屬于“道”的范疇。
下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美術》主編張敢老師以史為鑒,為學員們帶來了“學院派與西方現代藝術”的講座。張教授用一幅幅經典的畫作,生動有趣地回顧了西方美術學院的歷史,介紹了各個時期學院派的代表人物和典型繪畫風格,鮮明展現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特征。他希望大家能重新審視學院派,走出誤區,欣賞不同維度的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敢老師
張教授語重心長地談到,當今中國美術學科的知識架構還有所欠缺,需要進一步完善。學院都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美術學院要在有所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他鼓勵在座的中小學美術老師,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要保護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并努力探討更加有效、新穎的教學方法。
晚上,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教授鄭勤硯老師以“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為題,為高研班學員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鄭勤硯老師從“藝術教育作為主導的學科融合”和“藝術教育與現代腦科學”兩個方面,系統地分析了學習藝術的必要性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她以中央美術學院的兒童、青少年美術教育實踐為例,基于中外美術教育實踐經驗,引導學員們積極思考,結合中國當下美術教育的實際情況探索、改進自己的美術教育方式。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鄭勤硯老師
DAY 8
16號上午,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楊力老師以“‘視覺文化’與美術教育”為題,用大量形象生動的生活實例,分別從“什么是視覺文化”、“視覺文化發展對美術和美術教育的影響”以及“視覺文化的發展趨勢”三個部分闡述視覺文化與美術教育的關系。
中央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楊力老師
為使學員們深入了解視覺文化,楊力老師對視覺文化產生的背景、過程、定義和特點先做了一個介紹。他指出,視覺文化是把雙刃劍,并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分析了視覺文化對美術和美術教育的影響。另外,楊力老師主要借鑒了國外幾所著名的美術院校,指出他們的共性特點,強調國外高校非常重視當代視覺文化的內容和教師對視覺文化的建構以及反思能力的培養,這值得國內美術教育借鑒。楊老師結合當今大美術的現狀,融入自己深刻的思考和見解,觀點新穎,開闊了學員們的視野。
下午,國家當代藝術中心專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志主編尚輝老師以“中西當代美術基本價值觀之比較”為題,為高研班學員們闡述了中西當代美術基本價值觀的相同和區別之處,并對當代中國美術價值觀的構建問題提出了系統的看法。尚輝老師思辨性的語言深深地折服了學員們,也使大家頗受啟發。
《美術》雜志主編尚輝老師
尚輝老師首先回顧了20世紀西方藝術史的發展演變,由此引出西方現代主義和當代藝術的主要價值理念,并引導學員們思考這些理念的合理性及我們可以質疑的地方。接著,尚輝老師對中西美術基本價值觀的差異進行了歸納,由此得出中國當代美術價值觀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結論,并總結出包括發展觀、主體觀、創作觀、接受美學觀四個方面在內的當代中國美術基本價值觀。最后,尚輝老師提醒學員們多關注中國美術自己的價值理念,并對其進行理論的總結和升華,以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美術教育。
DAY 9
17號上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喬曉光老師以“人民文脈——從‘85新潮’到非遺時代·我的民間之路”為題,為高研班學員們帶來一場生動精彩的講座。喬曉光教授以自己30年來的美術實踐作為個案,啟發學員們在美術創作和教育中汲取民間美術的養分,把美術教育和民間美術相結合。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喬曉光老師
喬曉光教授以自己的美術教育之路為切入點,在風趣幽默的語言中蘊涵了對學員們的殷殷期待,引導大家注重基礎理論,以科學理論指導美術教育實踐。他還從“‘85美術新潮’的‘玉米地’時期”、“現代剪紙藝術”和“現代水墨之路”三個方面梳理了自己的美術創作之路,展現了田野調查、基礎研究和混生創作法的重要性。喬曉光教授號召學員們關注民間美術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尋求民間美術、現實生活和當代藝術的融合,共同推動少年非遺的發展。
下午,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錢初熹老師,為高研班的學員們帶來“以創意思維為核心的21世紀國際視覺藝術教育”為題的最前沿的講座。錢教授主要從“21世紀為什么需要創意思維”、“視覺藝術與創意思維的關系”、“視覺藝術教育能培養創意思維嗎?”、“我們在教學中做到視覺藝術教育了嗎?”以及“對視覺藝術教育的未來展望”四個方面切入,運用大量國內外的教學實用實例,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于視覺藝術教育的觀點和思考,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錢初熹老師
錢教授指出,進入21世紀后,人類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環境與方式,也必然改變了教育的方式。因此,國際組織聯合國提出21世紀學習框架,強調教育重點需要轉到探索未知事物上,因此創意思維是21世紀學習的核心。隨后,錢教授用加拿大壁畫村等實例,有力地說明創意可以將視覺藝術中的不可能變成可能,視覺藝術與創意思維是密不可分的,而且視覺藝術是可以培養創意思維的。雖然我們在藝術教育中有視覺藝術設計的課程,但與國際相比,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最后,錢教授播放了意大利和日本兩國最新的視覺藝術教學方法來普及美術教育的紀錄片,呼吁大家在平時的教學中在重視視覺藝術教育的同時,更要注重方法的應用。
DAY 10
18日上午,課程的最后一天,MFA全國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孔新苗老師與學員們分享了“跨文化思考——境遇·方法·觀念與關鍵詞”的前沿講座,從“境遇:不比較可以嗎?”、“方法:‘比較’作為方法”以及“關鍵詞:觀念與思考方法”三個方面闡述跨文化視野和比較思維的重要性,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孔新苗老師
孔教授指出,在當今文化沖突和危機不斷的世界里,推進我們和其他文化的理解是各門學科最迫切的需要,而跨文化研究有助于這項工作。在全球鏡像的大環境下,比較思維是全球化時代、信息時代的文化生存需要。隨后,孔教授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運用比較的方法看待不同時代的中國美術知識的生產以及發展趨勢。在新形勢下要用現代媒介、現代語言向世界講述“世界故事”。而如何更好地將跨文化視野和比較思維更好地應用在高校的美術教育中,孔教授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方法。用關鍵詞將教育學的技能、趣味、感覺等內容進行凝練,并采用文脈和范式的思維訓練方法,呈現跨文化意義、今天與昨天的不同;但最終要通過項目教學進行檢驗,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研討、實踐,對行動、效果的設計、評價,才是專業能力的體現。
至此,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與管理學院主辦、斯瑪特教育集團協辦的“中西美術教育比較高研班”10天課程已圓滿結束。中午十二點,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直屬黨支部書記楊杰,山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孔新苗,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馬菁汝出席了高研班的結課典禮。馬老師作為項目主持人,梳理了本屆高研班從美術史、美術批評、造型藝術、建筑設計、美術教育等豐富的課程,授課專家都為各領域頂尖專家,為學員們帶來一場場精彩博覽的講座。高研班在大美術的觀念下,得到了學術界眾多專家、老師的認可和肯定,這也為今后高研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直屬黨支部楊杰書記在結課典禮上發言
在結課典禮上,楊杰書記做了總結性發言。楊書記表示,第三屆高研班的課程內容和安排都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相信學員們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參觀后,必能將所學所感應用到今后的實踐工作中,為美術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他希望大家珍惜在一起學習的緣分,在高研班學習的每個學員都是中央美院校友會的成員,所以大家作為美院的一份子,要有一種角色感,將美院人孜孜不倦追求藝術的精神傳播下去。最后祝愿大家新春快樂,雞年大吉!隨后,孔新苗教授結合高研班的課程,對學員們提出兩點期望。一是希望大家一定要自覺做好現代的美術教育,要跟隨時代的變化轉變藝術教育的觀念和方法,積極進行教育創新;二是在新媒體時代,美術教育更要注重彼此之間的交流和研討,減少距離感。
三屆學員代表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唐斌發言
然后,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唐斌作為學員代表發言,她表示作為參加過三屆高研班的學生,每屆高研班請來的教授都為大家呈現最前沿的課程內容,讓我們的知識框架進行不斷更新和完善,并時時有新的收獲和心得,對自身的學習和工作都帶來極大啟發。同時她也很珍惜大家在一起學習的機會,經過十天的學習,與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感謝央美給大家建立的學術交流平臺。四川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書記劉建峰也作為學員代表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有感觸地說在中央美院學習的這段時間里,體驗到中央美術學院“盡精微,致廣大”的精神,感謝中西美術教育比較高研班給他帶來的諸多收獲和啟發!
斯瑪特教育集團作為此次高研班的協辦方,一直保持著一顆美術教育者的初心。在美術教育里,美術很重要,教育也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兒童,我們影響孩子的過程中,會逐漸地發現,我們在改變世界,這也是斯瑪特的美術教育事業從一種成就感變成一種責任和使命感的緣由。
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能提高個人修為,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從而認知自己,并不斷提高自己。這是教育賦予我們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也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希望的明燈。
#做教育我們是認真的#
斯瑪特教育
斯瑪特教育集團從一家為2-12歲兒童提供專業藝術教育的工作室,已經逐漸成長為在全國有200多家分中心的美術教育機構。斯瑪特教育集團的創始人和專家團隊均畢業于中國美術高等學府,自創立初期開始,斯瑪特就提倡激發兒童創造力的教育方式,秉承“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的理念,以“陪伴、啟發、引導、幫助”的教育方式,培養中國兒童內在素養和品格;以兒童室內課程+戶外品鑒+父母課堂+親子藝術游學的課程體系,將藝術修養滲透到每個孩子的一生中。
斯瑪特 ∣用父親的心做教育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