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球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像這里一樣,每天都有野生動物最狂野、最偉大的表演。”——大衛(wèi)·愛登堡
位于非洲東部的肯尼亞,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zāi)媳薄?br />
這里是野生動物的天堂,角馬奔騰、羚羊雀躍、大象遷徙......這片土地充滿著原始的野性生命力,生機勃勃!
在這里,我們回歸真實的大自然,觀看壯闊的動物大遷徙,探索非洲大陸生命的奧秘,在原始與文明的碰撞中重新審視自我、審視自然、審視世界。
跟隨斯瑪特藝術(shù)研學(xué),開啟十天的肯尼亞生命探索之旅。
走進非洲大草原
食肉動物的生存依賴食草動物和水,食草動物和草的生長、分布有密切關(guān)系,草的生長和熱量、降水有關(guān),我們的肯尼亞之行就這樣從氣候特征開始。
植物、動物的生長和氣候息息相關(guān)。非洲大草原的典型氣候特征是干濕兩季分明,分旱季和雨季。
因為肯尼亞地處東非高原上,海拔1600米左右,因此氣溫比地球上其它赤道地區(qū)要低9攝氏度左右,所以肯尼亞的氣候常年的15-30度之間,與大家想象的非洲特別熱不同,這里氣候適宜,早晚都非常涼快,有時候甚至還需要穿薄羽絨服。
理解非洲大草原的氣候成因是理解動物行為的基礎(chǔ),也是理解馬賽馬拉土著人群生活方式的基礎(chǔ)。
解鎖生存智慧
草原植物的生存智慧
全年溫度適宜,但降水并不適宜。大草原上極其分明的干濕兩季帶給植物巨大的生存挑戰(zhàn)。
旱季時,干旱的氣候和熱烈的陽光,會讓植物迅速的失去水分,雨季時,幾乎每天強大的降雨量又會讓洪水泛濫,植物又會很容易被淹死。
一年之中,有時候需要極其耐旱,有時候又需要抵抗洪災(zāi)。被這樣的氣候條件反復(fù)折騰,也讓大草原上的植被極具特色。
金合歡樹是大草原上的標(biāo)志之一,他們又直又長的樹干,呈傘狀的樹冠,又長又尖的刺,既小還可以展開收縮的葉子,極其發(fā)達的根系,都是為了應(yīng)對這樣的氣候環(huán)境。
這是草原上植被的一個縮影,它們的特征都是為了更好的適應(yīng)環(huán)境。
食草動物的生存智慧
每一個食草動物,一方面不斷適應(yīng)外在氣候環(huán)境的變化,另一方面也會進化出讓自己躲避危險的獨特技能,他們的目的是不能成為毫無特點、毫無競爭優(yōu)勢的個體。
長頸鹿優(yōu)雅端莊,討人喜歡。長頸鹿選擇了吃高處的葉子,進化出獨一無二的生存優(yōu)勢。
大草原上的長頸羚也選擇了這樣的生存技能,它們用前腳搭在金合歡樹上,伸長脖子去吃金合歡樹底端的葉子,和長頸鹿互不干擾。
瞪羚有著非凡的奔跑速度以及超快的靈活反應(yīng)速度,獅子很難攆上它們,當(dāng)然瞪羚也有天敵,那就是陸地奔跑速度第一的獵豹。
別看鴕鳥感覺挺笨重,但鴕鳥的奔跑速度在非洲大草原上可以排進前十,然而這種跑得快的、體型又不是很大的,也會被獵豹輕松拿捏。
角馬的奔跑速度并不慢,但角馬是獅子最喜歡的排名第一的食物,主要是角馬不怎么反抗,角馬厲害的地方在于數(shù)量和強大的生殖能力,剛出生的小角馬在出生之后5分鐘之內(nèi)能夠站立起來跟著媽媽行走和奔跑,這也是大自然要求的必備生存能力之一。
野牛和黑斑羚都屬于群居動物,靠集體的力量防御獅子的攻擊。在這個群體里,需要比較的不是優(yōu)勢,而是劣勢,誰落單了,誰跑的最慢,誰受傷了,誰生病了,才會成為大草原上頂級掠食者的盤中餐。
頂級掠食者的生存智慧
獅子是草原之王,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雄獅坐鎮(zhèn)和巡視領(lǐng)地,抵御外來侵略者的進攻;母獅是捕食主力,負責(zé)一家獅子的食物來源。
斑鬣狗是大草原上唯一可以和獅群競爭的動物,它們成群結(jié)隊,由斑鬣狗女王統(tǒng)領(lǐng),極具紀律性,團體協(xié)作能力強,典型的母系社會結(jié)構(gòu),憑借超強的咬合力以及純熟的掏肛技術(shù)成為獅子的強大競爭對手。
當(dāng)斑鬣狗的數(shù)量和獅子成一定比例時,它們就敢去搶奪獅子的食物,斑鬣狗一口好牙,咬碎骨頭輕而易舉,在大草原上我們看到的白色便便,就是斑鬣狗的便便,咬碎的骨頭富含鈣,所以便便呈白色。
獅子都這樣,獵豹就不用說了,基本上淪為斑鬣狗的打工豹,獵豹作為草原上跑的最快的動物,只要體型比它小或是差不多的食草動物都是它們的菜,獵豹的捕食成功率很高,但由于過快的奔跑速度,導(dǎo)致它們在奔跑之后的一段時間身體消耗過大,也是它們最脆弱的時候,這個時候,獅子和斑鬣狗就會過來搶獵豹的食物。
獵豹很多時候是單體作戰(zhàn),無論是體型還是咬合力都沒法和獅子與斑鬣狗相比,所以也只能眼睜睜看著辛苦捕食的獵物被搶走。
黑背豺、禿鷲、禿鸛這些都是食腐動物,獅子們豹子們捕食,它們來吃剩下的,敲骨吸髓。
一般而言,草原上獅子捕食一頭角馬,獅子會首先吃掉大腿、屁股附近的新鮮的肉以及好吃的內(nèi)臟部分,然后是斑鬣狗、黑背豺、禿鷲風(fēng)殘云卷地把血肉和內(nèi)臟在極短時間內(nèi)消滅,這樣基本上就只能下骨架,接下來就是打掃戰(zhàn)場,禿鷲和黑背豺會將骨頭縫隙的肉吃完,斑鬣狗還會再來,將骨頭咬碎吃完,大約3-7天,被捕食的動物就只會剩下頭骨和角。其他部分被分食的干干凈凈,這也就是為什么草原上每天被捕食那么多動物,卻一點也沒有動物尸體腐爛的異味。
守護野生動物
尋找獅群
獅子是領(lǐng)地型動物,由雄獅獅王帶領(lǐng)。如無意外的話,它們都是在自己的領(lǐng)地上巡視,因此我們在大草原上尋找獅群也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幾只母獅在一起,這是它們合作捕獵的信號,也可能是它們平時在一起聯(lián)絡(luò)感情相互照顧的情況,母獅是捕食的主力,當(dāng)它們遇到野牛這樣較為危險的獵物時,就需要團體作戰(zhàn),成功率會更高。
黑背豺是獅子的小兄弟,靠著獅子討生活。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獅子大哥先吃,然后自己去吃剩下的。黑白豺是一夫一妻制,很多時候看到的都是兩只在一起,在有黑背豺的附近區(qū)域,大概率是有獅子出沒的。
尤其是獅子在進食的時候,黑白豺會憑借自己及其敏銳的嗅覺爭取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在獅子四周打轉(zhuǎn),就好像在說:“大哥你先吃,我給你放哨,你吃完再叫我。”黑背豺體型小且對獅子沒有威脅,獅子也就默許這種行為。
很多人會有疑問:“獅子到底吃不吃人?或者獅子到底會不會攻擊人?”
獅子不吃人,獅子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吃食草動物,它們不吃腐肉,不吃食肉動物,和斑鬣狗打架,雄獅就會咬死斑鬣狗,但不會吃斑鬣狗;但極端的情況除外。
獅子極少攻擊比自己體型大的物體,以及自己不熟悉的獵物。所以只要呆在車里,獅子基本不會攻擊人。要知道在大草原上生存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獅子不會對不在自己食譜上的動物下手,因為浪費體力,也不會對自己不熟悉的對象動手,誰知道能不能吃呢?
有時候,我們還會看到一種特別的現(xiàn)象,當(dāng)獅子走過來時,大冤種角馬會齊刷刷地看著獅子,那就是一副找死的模樣,但其實角馬的意思是:“我看見你了哦,別亂來,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你了。”
尋找獵豹和花豹
獵豹和花豹很多人分不清楚,主要是它倆長得像。但其實它倆根本不是一種動物。
獵豹屬于古獵豹科,日行動物,不上樹,也不完全是獨居;但花豹是屬于貓科,夜行動物,常在樹上,完全獨居。
獵豹體型小一些,臉上最明顯的是從眼角到嘴角的黑色淚紋,而花豹的斑紋更像古時銅錢,所以我們中國人叫金錢豹。
花豹很害羞,白天趴在樹上睡覺,極具隱蔽性,我們在大草原上專門去沿河的灌木叢以及樹叢里去尋找花豹,但一般很難找到。
獵豹就不一樣,很大方,四仰八叉的躺在遮蔭的地方睡覺,它們還會在白天捕食。
獵豹因為奔跑速度快,因此像瞪羚、鴕鳥是它的主要食物,但花豹因為會上樹,所以像狒狒這種動物就是花豹很好的食物。
動物們面臨的生存危機
人口的急劇增長,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草原,那勢必就侵占了動物們的生存空間。
獅子數(shù)量由100年前的20多萬只到今天的不到3萬只,也是到了瀕臨滅絕的邊緣。2018年3月最后一頭雄性的白化犀牛去世,也就代表這個物種未來將會肉眼可見的滅絕。花豹這種想要離人類越遠越好的動物的生存空間就更少了。
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成為要密切關(guān)注的話題。
人類和動物同在一個地球上,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生存的權(quán)力,如果地球上這些野生動物都滅絕了,都消失了,地球上只剩下人類,那還有什么意思呢?
而今天,我們?nèi)绻徊扇∮行У氖侄蝸肀Wo環(huán)境,保護野生動物,那么在不遠的將來,野生動物大量滅絕,我們的后代將無法看到在野外如此美好和多樣的動物群體,人類也最終會傷害到自己。
如何保護野生動物
人類和環(huán)境、人類和野生動物的關(guān)系息息相關(guān),想要保護野生動物,也需要關(guān)注當(dāng)?shù)厝嗣竦睦妗H祟惸軌蚋玫厣妫拍芨玫乇Wo野生動物。
非洲野生動物保護第一人星巴正是用這樣極具東方智慧的方式,深入馬賽社區(qū),和馬賽人打成一片,來去實踐這樣的野保理念。
他關(guān)心馬賽人的生活,理解馬賽人為什么要去殺獅子;他幫助馬賽人提升收入,完善了私人保護區(qū)的野保模式,給馬賽人提供工作,將馬賽人的收入方式多樣化,將殺獅子的馬賽人變?yōu)楸Wo獅子的主力軍。
他關(guān)心馬賽婦女和孩子的教育,建立馬賽婦女手工學(xué)校,教會馬賽婦女手工技藝,讓馬賽婦女可以創(chuàng)造收入,有經(jīng)濟來源,不再淪為生育機器,以此來減少人口的出生;資助馬賽小學(xué),灌輸野保理念,提升孩子的教育水平,讓未來有個更多的經(jīng)濟收入的方式來提升生活水平。
建立和完善私人保護區(qū)的野保模式,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國家保護區(qū)的模式基礎(chǔ)上,新增了一倍的土地變?yōu)樗饺吮Wo區(qū),保護和擴大了動物的棲息地,讓野生動物更好地生存下來。
守護獅群的野保戲劇
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理解人獅沖突的根源,以及如何解決這種沖突,我們通過演繹短劇的形式來讓孩子身臨其境地去體會。
四幕短劇由5個演員完成,分為大齡組和小齡組,兩組同學(xué)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加入了自由發(fā)揮的元素,讓整體戲劇的呈現(xiàn)更加生動,更加引人入勝。
草原上的貴族
馬賽人是現(xiàn)存在極少地依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的非洲土著人。他們主要靠放牧牛羊生活,用泥土和樹枝搭建房子,一夫多妻制。
馬賽人以前的成年禮是殺死一頭獅子,就可以成為馬賽勇士。馬賽勇士更有能力保護家里的財產(chǎn),馬賽人的家庭收入主要就是牛羊,而獅子會攻擊他們的牛羊,這也就是馬賽人為什么和獅子不共戴天的原因。
馬賽人現(xiàn)在的生活大多數(shù)依然保持原始的狀態(tài),他們在草原上可以找到刷牙的樹枝,可以找到清洗身體的葉子,可以找到驅(qū)趕蚊蟲的植物,還可以找到飲用的水源。
一夫多妻制其根源是婦女的地位及其低下,當(dāng)?shù)嘏砸话愣允臍q就嫁人,開始漫長的生育之路;婦女的主要的任務(wù)是為家庭修建房屋,每天打水、做飯、照顧孩子。收入來源只能靠男人放牧,所以我們總是可以看到一個馬賽婦女身邊好幾個孩子。
人口的急劇增長,就需要放牧更多的牛羊。當(dāng)時娶妻的彩禮一般是10頭牛。只要牛羊多,就能娶更多的老婆,生更多的孩子,又需要更多的牛羊,這看起來好像無窮無盡~
現(xiàn)代文明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影響到了很多馬賽人,已經(jīng)有一些在城市里工作的馬賽人回家之后蓋了新房子,里面就是現(xiàn)代化的三室一廳,但是依然在他們原有的土地上。
SMART TRAVEL肯尼亞生命探索之旅最新出行團期
圣誕節(jié):
12月21日-29日
寒假:
1月29日-2月6日
2月12日-2月20日
詳細了解掃描下方二維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