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東京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雖然無法親自到現場,為運動健兒們喊一聲“加油”,但是依舊有無數人時刻關注著比賽。
我們為她們的努力而吶喊,為她們得到冠軍而高興,為她們錯失獎牌而可惜...但就是這些跌宕起伏和不可預測,塑造了競技運動的魔力和魅力。在奧運賽場外,還有另一個“賽場”,即輿論場上如何看待運動員失利的觀點交鋒。
射擊運動員王璐瑤失利后說“抱歉”,乒乓球運動員劉詩雯摘銀后說“對不起”,運動員內心承受的巨大壓力,在遺憾失利后更加直觀地展示在國人面前。好在網絡中雖有負面情緒,但更多的聲音是理解和鼓勵,在乒乓球混雙項目摘得銀牌后,#無論結果你們都是中國驕傲#很快就沖上熱搜,支持壓倒了否定。
無論結果
你們都是中國驕傲
堅持和關愛同樣令人感動、驕傲。因為它們背后,都藏著運動員們沒日沒夜的刻苦訓練。
國家的強大,讓我們的內心世界更加豐富,不再局限于只是拿到名次,關注更深層次的東西。我們開始不止關心結果,也關注過程了。無論是金牌,還是銀牌、銅牌,亦或是拼搏過后,仍然與領獎臺失之交臂,每一位運動員都值得贊美。
本期美德關鍵詞——榮譽,我們想要借助奧運會的事件向孩子們傳達的信念:不論是失敗還是成功我們都與你同在。
贏只代表了一次從思想到行動的正確實踐。輸則表示實踐還沒成功,應該改造思想或行動,繼續螺旋上升。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成為贏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許多的挫折和挑戰,看重輸贏,只喜歡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沒有完全的把握,寧肯不去做,也不愿冒風險去經歷失敗,不能接受被別人打敗的事實,這只會為下一次的逃避創造機會。
輸得起,是贏的過程!
新加坡教育研究者卡普爾,圍繞失敗的價值,曾做過這樣一項研究:
對兩組學生分別實行不同的教學策略,第一組學生在解答問題時能夠獲得老師的指導與幫助,第二組則沒有老師的指導,只能與同學合作解題。
獲得老師幫助的一組能夠正確得回答布置給他們的問題,而未獲得老師幫助的一組則未能解出正確答案。
然而,因為第二組學生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討論關于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思路,當他們接受最終的測試時,第二組學生的成績竟然比第一組更好。
卡普爾認為,失敗驅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而且如果最終解決了問題,他們將在以后更好的應用這個辛苦得來的解決方案。
輸得起,是一種比贏更重要的能力。輸贏只是暫時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學到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2018年的畢業典禮上,教授戴錦華在致辭中說:
“也許人生的第一課,也是畢生之課,是學會輸得起……祝你們成功,如果你們不甚成功,或者落敗,那么,輸得起就好。”
失敗從來都不會讓你的人生就此停下,敢于接受失敗,你會發現,其實,輸得起的人生,遠比你想象中漂亮得多。
輸得起,才能從頭再來!
美國教育博主Sunny Chanel曾經寫過一篇特別火爆的文章,標題是《和女兒玩大富翁,為什么我從來不讓她?》。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相似的經歷,比如跟孩子玩游戲的時候(當然,前提得是適合他年齡和能力的游戲),你是會故意放水讓他贏,還是會正兒八經地和他PK呢?
Sunny說那天下午,她和女兒玩大富翁,女兒輸得特別慘,大叫:“你太壞了!你為什么不讓我贏?你不應該放那么多賓館在這條路上,害的我每次都要付很多錢,你為什么不讓著我,太惡毒了!”一邊說還一邊大哭。
之后Sunny給了女兒一個擁抱,幫她擦眼淚,并且讓女兒自由地釋放不滿。等女兒平靜一些,她對女兒說,游戲的關鍵不是你贏或者我贏,而是你需要承認失敗,輸了就是輸了,其次你該從失敗中吸取一些經驗,知道下一次要如何排兵布陣。媽媽不讓你并不是不愛你,媽媽只是把你看成一個和我一樣平等的人,無論輸還是贏,至少是公平的。你一定要我讓你也可以,但是你覺得玩一個不公平的比賽有意義嗎?”
接下來,女兒的舉動讓Sunny很高興,她悄悄地說,“媽媽,我們等下能再來一局嗎?這次你也不要讓我。”
輸得起,才能贏得未來!
科學競技節目《最強大腦》里有一場比賽讓人印象深刻。
意大利男孩安德烈·拉托雷和中國男孩李云龍,經過重重選拔,最終代表國家參加對決戰。
節目組安排了51對隨機站隊的新郎新娘,要求兩位孩子迅速記憶并用人偶模型把排位展示出來。
見此情形,安德烈也難過地落了淚。
結果成績公布時,來了個大反轉,原本以為自己輸了的李云龍,竟然獲得了勝利。
意大利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他大方地跑過來祝賀,并且擁抱李云龍。
李云龍的“輸不起”和安德烈的“輸得起”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對比,對于李云龍而言,輸贏觀已經非常強烈地植根在他心里,他把這場比賽看得過分重要,一旦結果不如意,就承受不住;
反觀意大利孩子安德烈,雖然輸了比賽,但他的行為卻贏得了滿場尊重。
素有“精英搖籃”的英國伊頓公學官網上有這么一段話:
學會贏,也學會輸;
學會去領導,也學會被領導;
學會超越自己,也學會做團隊中的一員;
知道爭取,也知道承認失敗;
這些,都是我們學會做人的必修課。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的大腦里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
當你開始一項行動前不斷告訴自己“不要怎么做”時,大腦中往往會出現“怎么做”的情景。
這一情景會指揮你的行動,讓你朝著“怎么做”,也即你不希望出現的方向發展。
“想贏”和“怕輸”所產生的大腦圖像完全相反,一個專注于“贏”的情景,結果會朝贏面走,而一個緊盯著“輸”的動作,輸的概率自然就大了。
人生總有缺憾,無需抱歉,不必嘆息,更不用愧疚。接納遺憾才能更強大,我們一起堅定從容向前走!
就像奧運之后,運動員們的故事還長,無論名次,生活不會停止,斯瑪特美術教育也希望未來的孩子們,不止有更高更強更快,還有更豐滿快樂的生活。
斯瑪特是以藝術為載體,對孩子進行美德塑造;同時,也是以美德的塑造,來提升孩子的美學素養。一年52周,選取包括勇敢、善良、自信、節制、包容、尊重、關心等在內的52種美德,每周訓練一種美德,我們相信,這些美德會成為孩子未來人生最堅實的基礎,也能讓他們的藝術才能得到最好的滋養。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