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上周正式結束!!
對于高三的孩子們來講
此時此刻的心情
或許各有不同
但無論怎樣
辛苦了 少年們
去年此時,我們談了「全國高考超難作文題目引發思考,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性」,今年如往常一樣,我們想繼續說一下備受矚目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中觀察到的信息。
有些題目的確讓人很難理解,但它們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讓人看不懂,反而是告訴我們:
教育,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01
9套作文題的隱藏共性
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道,其中4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為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圖源:人民日報 侵刪
作為語文試卷中的一道題,高考作文本意在于考察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邏輯表達能力。然而,回顧往年的高考的輿論景象,語文作文無一例外地成為了所有高考試題中的絕對明星,從權威機構、教育專家到街坊鄰居,人人都要對題目評頭論足一番,高考的作文題儼然成為了面向整個社會的大試題。
看到高考作文匯總的那一刻,有人說《覺醒年代》“永遠的神”,很多名場面都可以為考生提供素材。但也有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直呼“連題目都看不懂”?尤其是全國新高考二卷的漫畫。
對于試題難度,作為一家專注為2-12歲孩子提供以藝術為載體的綜合素質教育的機構,我們談可能并沒有說服力。但我們想請大家玩個游戲:
答案 一起來找一下這9份試題的共通之處
答: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或多或少都有被提及。
只有一個目的
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所倡導的“自主式”、“探究式”學習要求的外在體現,重視孩子的體驗參與和有效獲得。在原有的知識性考察之上,鼓勵孩子張揚個性、放飛思維、大膽創新。
世上萬題,答案種種,雖然高考判卷仍會有“檔次”之分,但即使滿分的作文答卷和“標準”答案之間也存在偏差。
去年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作文,通篇生僻用詞,不僅普通閱卷老師看不懂,連教古典文獻的老師也有四五十個古字不認識,還專門回去查閱資料,光注釋就寫了滿滿4頁。雖然最終獲得滿分,但還是引發來不小的爭議。
所以,作文的材料只是固定小舟的錨,孩子落筆成文的走向才是小舟遠行的方向,文章的角度、立意很大程度上還是敞開的。
02“人”有無數種可能
以今年難倒不少考生的“人”字漫畫為例,就像孔乙己說“茴”字有好幾種寫法,歐、顏、柳、趙,蘇、黃、米、蔡,“人”字的寫法也各不相同。
王羲之的“人”寫得很飄逸靈動;褚遂良的“人”字則婉媚嬋娟;米芾的“人”字更是有想象力,最后一筆寫得既像捺又像點,被稱為“八面出鋒”......在沒有標準答案的游戲中看到每個人的想象都無邊界。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知識和學派,重要的不是學得越多越好,而是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是讓這些知識和學派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更安心地面對一切。
單從知識角度來說,我們給孩子傳授知識不可謂不正確,但任何問題如果只找到一種解決方法,相當于沒有方法,因為不做也是一種方法,而兩種方法會讓我們左右為難,所以至少找到三種方法,才會給我們更好的選擇和出路。而且當找到三種方法之后,我們會發現,有十三種,有三十種,有無限種可能。
同一個主題
在小朋友的腦海中
也會形成完全不一樣的畫面
給孩子一支筆
會有更多妙趣橫生的新“創造”
在孩子的世界環境日里,死海的“死”可以是一個狀態的形容詞;核危機也可以用埋在土里的食物表示;垃圾袋會在海中稱王稱霸;鯨魚的哭泣可以被聽到......
手頭找到的任意物品,擺成一個序列,再給孩子一個畫筆,他們似乎都能建立物品之間的聯系,闡述這種聯系的內在邏輯。
孩子們畫中沒有過多的糾結,也不追求規范標準,那些來自他們本能天性的表達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望塵莫及。
看似是我們要教給孩子認識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直線、曲線、黑白光影……其實反過來孩子們也通過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告訴我們形狀不僅僅是簡單的幾何圖形,曲線既可以是河流也可以是風、是云是世間萬物!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總想充當孩子的老師,想要教給他們很多技巧,想當然的認為兒童美術教育中,方法——“術”要比美重要的多,學會“術”才能成就美,卻忽略了感受美,探索美,才是低齡兒童美育的核心。
齊白石說“藝術貴在似與不似之間,不似為欺世,太似為媚俗” 。
孩子們的畫神似大于形似,他們在畫畫時總是思維活躍,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畫紙上直抒胸臆,無意中孩子們的畫就達到了這“似與不似”的高級境界。
曾經有一位藝術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說這個國家的孩子沒有了天真,那么這個國家的未來一定缺乏想象。
過去的藝術教育過分注重作品的最終呈現結果,忽略了孩子的創作過程和思想表達。但近兩年,從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意見》到兩會召開,藝術教育創作過程被三令五申其重要地位,歸根結底是要借助藝術教育激發孩子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重要砝碼。
斯瑪特不是把藝術“硬塞”給孩子,不是照抄式的臨摹,或者畫千篇一律的素描,而是以引導為主,讓孩子想畫什么,就畫什么,保留了孩子的藝術天賦。
斯瑪特兒童美術的課程在引導學生敬仰藝術、熱愛藝術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引導,更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從身邊的事物觀察做起,把他們觀察到的東西畫進畫里。
有的時候仔細想想、認真回味,孩子們的作品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都既簡單又有趣,這就是他們在繪畫時的表達智慧。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
高考指揮棒指引
積習沉重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我們也沒必要用統一的標準
要求每個孩子畫出“千篇一律”的作品
藝術本身就是表達自我的
讓人思考的、允許質疑的
教育,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