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小考請聽題:privilege是什么意思?
例句:
She was cocooned in a private world of privilege.
她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特權世界里。
但最近一段“在北大附中上學到底有多幸福”的發言讓“privilege”在微博上以另一種形式火出圈:“我的高傲已經盡數體現”“我們在有特權的環境學會了善良”等句子,讓一眾網友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
ABOUT
我在北大附中上學的一天
事情還得從一條Vlog說起。
5月16日,短視頻博主@瑞清ching 一則早先拍攝的《我在北大附中上學的一天》的Vlog視頻,被轉發到微博后,引發網絡熱議。
視頻中的北大附中的學生的一天是這樣過的:8點上語文課,學生們選修的課程是《中國古代文化史》,每個人還用線裝本抄寫《論語》。
10點的體育課,有人上的是跳操,還有人上的是擊劍。
吃過午飯后,學生們有寬敞的活動室午休,在圖書館自習。放學后去看戲劇社的演出,舞臺上的演員正是自己的學弟學妹……
這條視頻一經發出,就引發網友的廣泛討論。在一片爭議之中,網友@是空白a- 5月17日發布的一篇長文脫穎而出,引發巨大關注。
大家看看博主的原PO,感受一下。
此文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的口誅筆伐。
作家老舍說:“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親手挖掘的。”顯然此文作者作為已經享有“特權”并不懂的理查德·斯梯爾所說的:“懂得平等待人,是最偉大、最正直的品質”,以挑釁大眾的方式來彰顯優越,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個真認識自己的人,是沒法不謙虛的。
ABOUT
本期美德關鍵詞—謙虛
謙虛一詞,百科解析:指虛心,不自滿,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價值;沒有虛夸或自負;不魯莽或不一意孤行。
什么才是真正的柔和與善良,用“嫉妒”、“惡心”等詞匯將沒有特權的群體排斥在外的博主其實并不明白。
人,各有各的驕傲,只是有的人喜歡表現,有的人喜歡低調。可以說自信的話,但不要以傲氣示人。老子說:“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反之,傲慢的人,總是自視甚高,目中無人,自命不凡,別人只會敬而遠之地疏離他,如果遇到同樣傲慢的人,那就只能爭爭吵吵,煩惱痛苦不斷了。
心理學對此有個專業名詞:達克效應。指越是能力差勁的人,越傾向于高估自己的水平,不能正確的、客觀的評價事物,更加不能認識到自己本身能力的不足。
而高智商的人,因為懂得更多,認識到還有很多比自己優秀的人,還有更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和領域。因而更容易表現出一種謙虛的姿態。
國學大師季羨林有一段流傳甚廣的談話。
“我總覺得自己不行。我常常講,我是樣樣通,樣樣松。我一生勤奮不輟,天天都在讀書寫文章,但一遇到一個必須深入或更深入鉆研的問題,就覺得自己知識不夠,有時候不得不臨時抱佛腳。別人對我的贊譽,我非常感激。但是我只勸大家,不要全信那一些對我贊譽的話,特別是那些頂高得驚人的帽子,我更是受之有愧。”
實墨無聲空墨響,滿瓶不動半瓶搖。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世界還是更偏愛踏實的人。越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越喜歡夸夸其談,而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通常都很沉穩、低調。無論是社交還是智力層面,季老的這份謙虛都讓人敬佩不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個人都有長處,也有短處,若是不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較,都有不如人的地方。
所以孩子請牢記,行走世界,無論你多么造詣博學,多么見多識廣,也永遠有你不知道的東西。謙虛不是慫,不是怕,只是放低自己的姿態,對生活懷一顆敬畏之心。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只有學會修謙卑,才能受益,學到真正的本事,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智慧。
謙虛禮讓,是一種我們不能忘記的待人接物的文明舉止,是一份為人處事的信任和尊重。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份合作,少一分孤立。
斯瑪特是以藝術為載體,對孩子進行美德塑造;同時,也是以美德的塑造,來提升孩子的美學素養。一年52周,選取包括勇敢、善良、自信、節制、包容、尊重、關心等在內的52種美德,每周訓練一種美德,我們相信,這些美德會成為孩子未來人生最堅實的基礎,也能讓他們的藝術才能得到最好的滋養。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