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育的缺失,是全人類的災難,因為中國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5。
——李睦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所長
2018年5月20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發起的“2018·美育北京”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斯瑪特教育集團創始人武志受邀參加了此次審美教育座談會。
此次座談會旨在為2018年8月在清華大學美術館舉辦的首屆“美育北京”研究展預熱。“美育北京”針對當前中國審美教育缺失的現狀,通過美育學術研究論壇、社會美育成果展示、優秀少兒藝術展等方式,聚合美育力量,特別是社會美育機構的力量,將社會美育領域的優秀案例、觀點聲音、實踐經驗整合起來,為社會美育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中國美育事業的進步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主任李睦作為主講老師,對中國審美教育的現狀做了深入分析。
被長期忽視的感性教育
李睦老師認為:這么多年來,我們的教育偏向于理性教育,而比較忽視感性教育,而美育恰恰跟感性教育的關系比較密切。雖然理性教育里也有感性成分,感性教育里也有理性因素,但是兩者的目的和訴求是不一樣的。理性教育更多是要量化、秩序化、規則化,可以操作,可以傳授。感性教育則是非功利化、非結構化、非目的化的。但是這么多年來,我們忽視了這個問題,藝術教育也是比較重技能、重目的,不重原因,不重智慧的開啟。希望通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可以對這些情況做一些彌補。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平臺,近幾年國家又對美育有不同尋常的關注,這是一個特別難得的機遇。
“和中國十幾億人社會美育整體缺失的大問題相比較,中國現在的當代藝術所關注的一些問題顯得微不足道。”“什么是藝術,就是看它是不是能真的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這就是藝術標準。”李睦老師的發言發人深省,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嘉賓。
藝術教育可以代宗教,可以完善科學…
美育是什么?這次“2018·美育北京”有著深厚的學術底蘊,這是它區別于其他藝術展覽活動的重要特點。
“從學術角度來說,從席勒到蔡元培,再到林風眠,美育有一條清晰的學術線索。”順著這條美育的學術線索,我們得以窺見美育之門。
1795年,席勒發表《審美教育書簡》,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對美育的獨特作用做了系統闡述。“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后一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我們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的和諧。”美育(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的獨特功用——使人的感性和精神世界達到和諧——是其他教育形態所無法替代的。
蔡元培提出了“美育代宗教”,強調藝術具有獨立于宗教的、永恒的美。“莊嚴偉大的建筑,優美的雕刻與繪畫,奧秘的音樂,雄深或婉摯的文學,無論其屬于何教,而異教的或反對一切宗教的人,決不能抹殺其美的價值”。古往今來,美育對社會進步和人的人格養成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在哪一個時代,藝術同社會的關系,都是很顯著的,在教育主張上,從柏拉圖提出美育主義后,多數的教育家們,都認為美術是改造社會的利器。”“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
林風眠延續了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的精神,“藝術的表現工具是形象,顏色,或聲音,這種東西不但不怕科學來摧殘,乃以科學日見發達,反使藝術的表現工具,也突然的得到非常的進步,如形象的變化,顏色的分析,以及聲音的日漸復雜,可說全是科學之賜。”“藝術雖同為建基于人類感情的安慰,而藝術的表現方法,很自由,很抒情,絕無宗教那樣板滯的儀式”。早在上世紀20年代,這段話已經非常有遠見地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的相互促進關系。
在科學愈來愈高速發展的當代,藝術教育的作用非但沒有被削弱、“摧殘”,反而顯得愈發重要。風行世界的STEAM教育,在原來只重視科學和理性教育的STEM教育的基礎上,加上了“A”——art,因為藝術教育(感性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理性思維)的發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他們成長為一個更全面的人。斯瑪特教育集團也順應時代要求,結合中國家庭教育的實情,提出了SMART教育,把學科教育、美德教育、藝術教育、陪伴教育、戶外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可以預見,在將來可能涌現出來的面向未來的優秀兒童教育范式中,藝術教育將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育北京”將計劃邀請國際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美育機構,圍繞“美育是什么”“感性教育應該怎樣進行”“感性教育與理性教育的關系”等審美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共同探討美育的理論框架和知識體系。
社會美育:自下而上的變革
“中國美育的缺失,是全人類的災難,因為中國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5。”
談到中國當前的美育現狀,大家普遍感覺到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美育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美育實踐也偏離了正確的方向——過于偏重美術技能和知識教育,忽視其在感性教育和啟發心智上的重要作用。
社會美育是基于中國目前的文化語境,通過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整體提升社會美育水平。社會美育強調了社會性和大眾美育,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價值的正向傳播。
美育現狀的改變,需要自下而上的教育變革,特別是社會大眾美育觀念的轉變,社會美術教育機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大家的力量匯集起來,通過觀點碰撞,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共同建設基本的審美語境,探尋優秀的美育范式,推動美育普及,改變目前“美盲”比文盲多的現狀。
全民美育:每一份參與都是一種正能量
美育決定了孩子和社會的未來,而美育的未來則取決于每個人美育觀念的改變。斯瑪特教育集團創始人武志表示,斯瑪特一直致力于美術教育,而不是美術培訓,側重點不是培養孩子的美術技能,而是讓孩子學會用藝術來表達自己內在的情感和想法。提倡“陪伴、啟發、引導、幫助”的陪伴式教育理念,通過藝術讓孩子來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斯瑪特非常樂意通過“美育北京”這樣的平臺,把十多年兒童美術教育的經驗與社會共享,讓更多的家長和老師能夠真正地理解美育。只要人人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美育北京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美育應該從家庭開始,把家長培育成美育專業人士,讓家長們有空多陪孩子看看大自然,重視孩子繪畫過程中的美好體驗,而不是只知道用最后的繪畫結果評判孩子。家長的觀念不僅可以影響到孩子,也能反過來影響社會美育機構。
520這一天,一群對的人做了一件對的事
說到底,美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當我們不再以好壞評價孩子作品的時候,當我們共同關注孩子的個性成長的時候,當我們摒棄功利性的藝術教育,代之以注重孩子人格養育和智慧開啟的藝術教育的時候,美育時代才能真正的到來。
#做教育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