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兒童美術,不少人就會認為,不就是孩子畫一幅很好看的畫嘛!前兩天,朋友圈一位家長曬了一幅孩子畫的素描,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畫的這幅靜物素描非常專業成熟,造型結構、光影色調、比例透視、空間節奏、排線用筆都很到位,就這幅畫而言,已經具備了參加藝術類院校中高考的能力。
我以為孩子至少得十六七歲了,后來一問,孩子才十歲多一點。這讓我很吃驚,這樣的水平沒有三四年的專業訓練是根本達不到的。
我問他孩子幾歲開始畫素描的,他說不到六歲就開始畫了,已經畫了不下幾百幅素描了!
很顯然,這是個有超強自律和耐心的孩子,在這個年齡就能把素描畫這么好,在技術上下的功夫一定少不了,顯然投入了不少重復性勞動。
我在為這個孩子豎大拇指的同時,也陷入深深的沉思:孩子這么早就投入大量時間學習素描這種強調理性和技能性的項目真的好嗎?
孩子在素描技能明顯超越同齡孩子的同時,是否失去了其他一些更寶貴的東西呢?
這讓我想起很多學鋼琴的孩子,他們從三四歲開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同樣的動作,不斷熟練著自己的手指,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在這種情境下,能堅持下來彈到十二三歲的孩子都能談的一手好琴,當然,能堅持下來也需要付出很多。
鋼琴的學習,一入手就是專業的學習了,因為學鋼琴技能是基礎,解決不了技能就無法往下走,成人和孩子都一樣。
比之于鋼琴學習對技能技法的嚴苛,美術的學習則友好的多,尤其是在早期的學習過程中,技能并不是重要的因素,沒有任何技能也可以畫出動人的畫。
然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和老師并沒有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依然堅定地認為孩子學美術和學鋼琴一樣,就是要學技能,否則就是瞎玩!
有不少兒童美術培訓班設課按照的是專業大學里的分科模式: 油畫班,素描班,線描班,造型班,國畫班,繪本班,設計班,創意班、手工班等等,門類齊全,這種分班也是以技能發展為導向的,孩子在相對窄的范圍內的確在技能上能更快地進步,家長也更容易得出孩子進步的結論。
有個家長把他七歲孩子的畫發給我看,畫的是抽象油畫,畫布上有堆涂有滴灑,色彩豐富,用筆自由,很有專業范,后來又發來一些圖,都是這樣的,我問他,孩子學了幾年了?都是畫的這種嗎?
家長告訴我,孩子上的是一個國外留學回來的畫家開辦的少兒油畫工作室,畫了兩年了,每次都是這種抽象油畫(丙烯)。
他還告訴我,這個工作室收費很高,但很多家長都趨之如騖,覺得很專業,孩子畫出來都像大師,比一般其他兒童畫班高級得多。
單就一門課來說,讓孩子接觸材料,體驗抽象藝術,本沒什么問題,但所有孩子都這么畫而且每次都這樣畫的時候,這就有問題了,難道其目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個抽象畫家?
以上絕不是個例,用專業性,技能性美術教育取代全面性素質美育教育的大有人在,而且還頗受歡迎。
很顯然,上述例子中,孩子通過兒童美術技能的強化和重復式學習,在短期內得到一個明顯的效果進步,似乎很有收獲,然而,如果是長期的這種單一學習,孩子得到的只能是一杯水,而失去的可能會失去更廣闊更深層的一片海,這片海包含了孩子的自由想象、 審美美感 、鮮活感受力,自如表達和藝術思考以及獨立的創作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