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或共通素養,包括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審美品位、思維能力、認知理解、合作交流、創新意識等。兒童美術對這些核心素養都有極大的貢獻率。美術能夠貢獻觀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兒童學習美術,不一定將來從事與美術相關的職業,卻能形成對美術的熱愛,并有可能在業余或者退休之后成為一種行為取向,充實閑暇, 豐富精神,提升品位,獲得幸福感。
當下少兒美術教育的作用
如今大多數學習美術的兒童,不一定將來以美術為職業,學習美術的作用變成了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美術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和人格形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美術教育具有未來學的意義。無論家長還是學校的教師,都不要過多地糾結于眼前的一件作品是否符合成人社會的標準或者得獎,而應該關注在學習美術過程中的兒童身心發展狀態以及兒童美術教育對學生未來的正面影響。
社會上有人呼吁“讓兒童美術教育回歸本真”,因此所謂回歸本真,應該是幫助兒童美術教育回歸到一種真實和自然的狀態。這種狀態與現代兒童觀合轍。要使得“本”與“真”彼此相助,合適的教育指的是所選內容的難度不應超過特殊兒童發展期的認知和操作能力,選擇的方法也要適合特殊兒童發展期的興趣和需要。
在兒童美術中,由于自發性以及相關知識的缺乏,在“如何表現”方面的主動性和選擇性的空間相對于成年美術更狹隘,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不同個體在表現的品質方面獲得的水平與他們的表現技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也是大多數教師所關注的。
總之,任何教育理想都是基于人們對希望受教育者“應該是怎樣”這樣的問題生成的。我們對教育現狀的滿意與否,都是來源于我們對它們之間吻合度的判斷。對當下兒童美術教育的滿意與否也是來源于不同的兒童觀。根據現代兒童觀,我們對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加以判斷,有滿意之處,也有不滿意之處。滿意出處應當堅持, 不滿之處需要改進。基于現代兒童觀的兒童美術教育事業才能在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