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喜歡繪畫,他們畫天、畫地、畫小鳥……他們畫一切所喜歡的東西。
孩子們喜歡用一支筆在紙上自由地描畫,這是因為孩子把它當做一種游戲,在游戲的氛圍中他們能夠輕松、愉快地用畫筆以特有的方式,將自己特有的觀察和想象傾瀉在紙上,表現出特別的美,體現出極大的自主性。
父母是孩子繪畫的最先欣賞者,是孩子繪畫興趣的呵護者。
但由于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許多家長在指導和評論幼兒的作品時,往往會走入一種誤區,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評價:“你怎么跟老師畫的不一樣呢”?“你畫的是什么呀,方不方正不正的?亂七八糟。” 這些評語會在無意中大大挫傷孩子繪畫的積極性,使他們情緒低落,對繪畫失去興趣。
目前一些家長在欣賞孩子繪畫作品時存在的問題:
1、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繪畫作品。
2、重技能技巧輕習慣的養成。
3、重結果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那么,如何正確欣賞和理解孩子的繪畫作品呢?
1. 耐心傾聽——理解孩子的畫
作為孩子的父母,不但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愛好,還要真正了解孩子每一副繪畫的意圖。
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一切都畫在紙上,在畫中展示他們的歡樂和向往,體現他們純真的童心世界。
也許他們的繪畫手法非常稚拙,展現出的作品也總是合情不合理,與家長們的審美經驗也互不一致。這樣就需要家長們學會去理解孩子們的畫。
面對孩子的作品,不要貿然簡單地下結論。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里話,讓他們講一講畫中的內容和故事。
這畫的是什么、那畫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這時我們會聽到一個個美妙動聽、富有想象的童話故事,它會把你帶進孩子的童心世界,從而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思維和夢想,帶著一片童心去欣賞他們的智慧,與他們分享從中得到的快樂,領會畫中的情趣所在。
弗蘭茲.西澤克曾經說過:“五條腿的兔子或很多輪的汽車,簡直就是很好的作品”。也就是說評價孩子的的畫,絕不要以色系、透視比例、合不合理、科不科學、象不象等來制定標準。因為“合情不合理”的兒童畫正體現了孩子們的大膽與可愛,這也正是許多畫家所羨慕和追求的另一類藝術境界。
2. 激勵評價——呵護繪畫激情和創意
贊美的語言會激勵孩子的繪畫欲望,但是不恰當的贊美不但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還會使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
當孩子們把剛剛畫好的畫拿給你看時,總是用幾句類同的語言去贊美他們:“畫得不錯!太好了,你真棒!”這樣千篇一律的話語,聽著好像是在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其實它毫無實際效果。
如果孩子們在一次繪畫中用了很新奇的方法或有個很奇妙的想象,而你卻根本沒有發現,不管畫得好不好,總是這樣贊美他們,孩子們就會覺得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從而失去再畫畫的興趣。
如果能具體地告訴孩子們每一幅作品中,你認為哪里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傾聽孩子們的介紹和訴說、了解孩子的創作想法、與孩子一起討論畫中哪些地方畫得主題突出、鮮明,哪些地方色彩艷麗、清晰等等。
這樣,孩子不但從你的贊美中受到了鼓勵,同時還很好地呵護了孩子們的繪畫激情和創意。
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作品時,要對作品中表現出的寶貴想象力、創造力給予肯定、贊賞,充分肯定孩子的成績,正確評價孩子的想象,引導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豐富的聯想,才能讓孩子們可貴的想象之花開得更燦爛,讓孩子們的創造欲望越來越強烈,使之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
3. 轉變態度——尊重孩子的過程體驗
兒童畫的是其所想,而非其所見。
兒童作畫的方法與成人不同,他們不像成人那樣照著實物的樣子描繪,而是依照自己頭腦中對事物的理解和想象,以象征性的表現手法作畫。
兒童擁有遠比成人所想象得更敏銳的感覺,在極短的時間里能思考連大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們只有了解了兒童畫與成人畫的區別,才能更準確地欣賞評價兒童的美術作品。
繪畫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
1、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2、能塑造孩子良好的個性。
3、能鍛煉孩子的協調能力、開發智力。
4、能集中注意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將來又不當畫家,沒有必要學繪畫,其實學習繪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通過學習色彩的運用可以使孩子懂得顏色的搭配,提高審美能力,使孩子懂得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
斯瑪特始終認為,繪畫是孩子們表達自我的一種工具,孩子們用畫筆,來表達自己開心或者負面的情感,是一種愉悅自己的方式,同時用繪畫跟他人交流,也能達到愉悅他人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達到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所以繪畫遠不止是繪畫,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