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斯瑪特父母課堂邀請家庭教育指導師邵珊老師來為家長們找出孩子偏差行為背后的四大元兇。
寄宿寄養帶來的分離焦慮
行為分析:
有人說,寄養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遺棄,這話聽起來有點嚴重,中國這幾十年來,有多少孩子是被寄養在老家的爺爺奶奶家的。但你仔細分析起來卻不無道理,現在中國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里打拼,有的一個月,幾個月才能見上過孩子一面,有的甚至是只有春節過年的時候才能回老家和孩子團聚。
邵珊老師說: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父母和孩子天然的連接是任何其他人無法代替的,對于小孩子來說,父母才是他們最愿意依賴的人,也只有在父母跟前孩子才會覺得安全,也才會無所顧忌的成長,像花一樣肆意地綻放。而在別人家,孩子始終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感到束縛和憋屈。到了一定年紀,不少孩子會出現行為偏差,他們在用這樣的方式向大人發出信號,希望回到自己父母的身邊,大人如果意識到這一點,及時采取措施,或許孩子還可以回到正道。
但有的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只看到孩子表面的行為偏差,感到惱火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孩子只會越走越遠,甚至徹底毀了孩子。做父母的,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小時候扔下幾年,自己去闖事業沒關系。你要知道,一個孩子在0—6歲,正是安全感建立的時候,如果沒有把安全感建立好的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幸福。這個時期,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系,決定他一生的人際關系。
家庭暴力父母吵架帶來的極度恐懼
行為分析:
在當今一些農村,依舊可以看到一些大人隨心所欲的打孩子,家伙事兒抄起什么就是什么,拳頭啊,巴掌啊,更是家常便飯,并夾雜刻薄至極的話語攻擊詛咒孩子,那么孩子會像驚弓之鳥一樣,蜷在角落里嚇得瑟瑟發抖。
在城里,對兒童的家暴比例會低一些,但夫妻一吵架,吵到情深意濃時大打出手那也是時常發生的,一個青筋暴怒,一個怒目圓睜,這一幕同樣會讓躲在門后的孩子心驚肉跳,那這一幕驚嚇產生的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
邵珊老師說:
暴力以及巨烈的難以修復的傷害性巨大的心理效應,會一直長存于孩子心中,這種創傷很難痊愈。生命力弱的孩子,會因極度恐懼而產生抽動,自閉等癥狀,他們會自卑、會智力低下、學習成績差,甚至會常常生病。而生命力強的孩子會反叛,會傳承暴力,最后會因打人犯法入獄,因為童年時的耳濡目染,會使他把暴力合理化,日常化,甚至崇高化,稍不順他的意他就會大打出手,因為心中戾氣入海,怨氣如虹,一旦開戰,便無法收手。很多打架成行的青少年,在他們的童年普遍都受到過暴力傷害,他們不僅有一個暴虐的父親還會有一個糟糕的母親,他們在那樣的家庭學到的都是攻擊和仇恨,而很少有溫暖和寬容。
當眾羞辱帶來的無比自卑
行為分析:
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辱感。一些情緒不太能自控的媽媽,當她的關懷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復時,常常會氣急敗壞,然后會口不擇言的羞辱孩子。
當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早戀,因為著急這樣的話就會脫口而出。小小年紀看這種不要臉的書,你這個賤貨。家長可能是一時氣憤,但是這些的詞呢,就會深深地烙在孩子心上。
當他長大之后要站出來說話,要與人交往戀愛時呢,都會莫名其妙的,產生一種深深地無法抹去的自卑,這種自卑源于年幼時的被父母有意無意的羞辱,而這樣的家庭永遠都不能培養出一個高自尊的孩子。
還有一些很常見的現象,老師鄰居來告狀了,有的父母會不分青紅皂白的立刻當著對方的面大孩子,羞辱孩子,以示我教育了,我都當著你的面打他了,你還能說我沒有管教嗎?這種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是找回面子,二是根本不走心。你當著外人的面打他損他扁他罵他,這會讓他無地自容,羞辱會讓一個人產生很低的能量,恨不得找個地縫都能鉆進去。這種能量會讓孩子產生懼怕社會的心理和自慚形穢的念頭,而長久以往,這樣的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的自卑感,總是覺得自己很差勁,不僅膽小懦弱,有的還會自暴自棄。
我們不主張護犢子似的溺愛,但也反對這種不尊重孩子感受的傷害。
邵珊老師說:
當一個媽媽看到有小朋友來告狀說她孩子打了別人,她先蹲下來看看兩個孩子有沒有傷著,注意哦,她既看了別人的孩子也看了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呢只看別人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是過錯方,挨打了也活該,其實打架是有前因后果的。有的是孩子忍受了對方的多次挑釁后才反擊的,但這次反擊可能造成了后果,所以也要看看自己孩子的傷情,也許他沒有身體上的受傷,但你的這一舉動會融化了孩子心中很多的憤怒,害怕,還有委屈。而有的父母呢只看自己的孩子,心里覺得只要自己的孩子沒有受委屈沒有受傷就好,這樣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會有恃無恐的。
那個媽媽看完兩個孩子的傷勢以后呢,就對那個挨打的孩子說:如果剛才他把你打著了,讓你很不舒服,阿姨先替他向你道個歉。
對方的孩子略微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然后她過去抱了抱那個孩子說,對不起,阿姨給你揉揉。
對方孩子馬上說:沒事啦,阿姨,剛才也是我不好,是我和他搶的。
看到小伙伴這么說,她的孩子也不好意思了,在媽媽的鼓勵下,孩子也勇敢的承認:打人不對,以后會注意。
這個媽媽的例子給了我們很多的借鑒。即便來告狀的是大人,在我們沒有完全了解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替自己的孩子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和傷害先道個歉。并表示自己會好好處理這件事情的。然后等人走了,再把孩子叫過來,允許他把事情的經過講述一遍,這時你聽到的故事和剛才的那個版本可能會有出入。一方面可能是故意的,雙方都有可能對自己問題的部分避重就輕,也可能是無意的,因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每個人都可能帶著自己的心理投射去理解,這需要媽媽的智慧去分析判斷。
當你把情況了解的相對全面的時候,再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的處理有兩種好處。第一,在聆聽孩子敘述時候,也是對自己情緒的一個處理,給自己平靜地時間。第二,在傾聽孩子敘述時或許你會發現孩子需要教育指正的問題所在,也許根本不是打人這個表層現象上。
比較之下產生的強烈嫉妒
行為分析:
嫉妒是很強烈的一種負能量,那么為什么有的孩子會有如此強烈的嫉妒心呢?
孩子從小就在比較中長大,大家會比孩子的學習成績,比排名,比學校,有的學校甚至學生每一次考試的教室都是按上次考試的大排名來的,所以家長和學生除了關注自己的成績外還要密切的關注別人的成績,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家長口中也就常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樣怎么樣。家長比孩子,那么我們的孩子也來比家長,誰家的爸爸買別墅了,誰家的媽媽開寶馬了。這種比較之風讓家長和孩子的心理都變得波濤洶涌很不平靜,這種不平靜,好勝,焦慮,煩躁也會深深困擾我們的孩子。
邵珊老師說:
為什么要去和別人比呢?每個孩子的基因,先天條件,后天成長環境都不一樣,他們只只要走出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就是最大的了不起了。就算是很普通那又怎么樣呢?我們常常用平庸和碌碌無為來形容平凡和普通。為什么不可以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呢?其實在慘烈的競爭下,大部分人還是普通的,但是他們成了不快樂的普通人。有的心態不好的還會嫉賢妒能,甚至小小年紀就得了抑郁癥。
在加拿大,孩子的成績單是不公布的,老師給家長一個信封,里面只有你孩子的成績,你也打聽不到別人的成績,因為那是別人的隱私,你只要看到你孩子的成績就可以了。因為你的孩子的成績告訴你他在這個學期里的成長。在美國給我觸動很深的一件事,是很多做服務行業的普通人,他們可能幾十年就干著同一份工作,開著公交車,賣著東西,但是他們很開心,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那份工作和享受著屬于自己的那份生活。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去掉一些比較,去掉一些急功近利,孩子的心態會更好一些,學會做最好的自己,也學會為別人的好喝彩。
家長要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偏差行為
當父母發現孩子的偏差行為時,首先要意識到,這是孩子向父母發出的一個信號,有的甚至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這個信號告訴父母,孩子的教養環境或是父母的管教方式出現了偏差,或許父母太嚴厲了,或許父母疏忽了孩子,或許父母對孩子太溺愛了,這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有意識的去糾正,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并及時補救時,孩子的偏差行為就會逐漸減少或消失。但很多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只會一味地指責孩子甚至辱罵孩子,認為這就是教育,最后發現,孩子的偏差行為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越演越烈。
以上這些例子告訴我們,當我們發現孩子有一些偏執行為時,不要盲目的著急,也不要一味地從改掉孩子的毛病下手,有時不明原因只是一味的從外部改是沒有用的,有時還會適得其反,而是要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徹底的解決問題。
#做教育我們是認真的#
Smart-art
想象力
創造力
審美觀
人格培養
快樂成長
幸福的能力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