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的研究發現,兒童在10歲前,他的繪畫能力是兒童的潛在能力,與智力、認知能力同步發展。人具備創造視覺語言符號表達心象的潛能,繪畫并不是少數“天才”獨有的能力,繪畫能力隨人的認識和知覺發展自然向前發展,確實不是靠學習繪畫技能提高的。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認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主動進入對感覺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的過程,而且是主動學習、適應和改造環境的過程。由此看來,兒童也是發現者,具有自發學習的能力。
楊景芝教授認為,啟發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催化劑,在教孩子學畫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忽視其發展規律,向其灌輸繪畫技巧,反而有礙孩子發展。
啟迪兒童繪畫以上述三個理論為基礎,重視兒童自身存在的自發性和主動性,用激活的方法啟迪孩子通過積極發現和主動探索進行美術活動,從而培養孩子的創造思維,發展個性,提高審美素養。
中國兒童美術教育先驅楊景芝教授的理論突破——發現兒童繪畫發展的高峰期在5、6歲
在國門剛打開的那些年,要找到一本國外有關兒童美術研究方面的資料相當困難。有一次,她在圖書博覽會上發現一本香港出版的兒童美術教育圖書,書中說兒童繪畫與兒童智力成長是同步發展的。為了證實這一論斷,她從實際調查中,去認真觀察和研究兒童繪畫發展規律,并通過兒童繪畫實驗教學探尋中國孩子在智力發展與繪畫能力上的關系。她發現,以往的調查報告一般都是幼兒園普查進行統計,并根據兒童的造型技能來劃分不同發展階段特征。這樣的測查結果就產生了問題,因為它不能真正反映兒童成長中自然發展的規律,其中包含美術教育對兒童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在不同教育環境、教學水平影響下成長的兒童,他們所顯示的美術技能水平是不平衡的。特別是中國的家庭教育,獨生子女在兩代長輩的包圍中生活,他們顯得各方面知識早熟,技能訓練早熟。很顯然,國外的研究成果與我國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另外,單從技能水平觀察兒童心理發育狀況,也會使人產生錯覺,會讓人覺得只要學一點繪畫技巧,就會使兒童素質提高。然而現實與此相反,單從臨摹入手學習繪畫,只會使兒童創造能力受到壓抑。她通過對兒童創造性繪畫發展進行觀察,發現兒童繪畫發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歲,而是在5歲、6歲時。因為這一時期兒童的認識發展不受真實生活約束,無論在造型表現方面、色彩運用方面或畫面空間表現方面,兒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觀認識去畫。因此,他們的繪畫常表現出具有非凡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