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豐臺區委、區政府和興安盟委、盟行署東西部協作對接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京蒙教育協作,促進兩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在扎賚特旗委統戰部的統籌協調與北京斯瑪特教育集團的橋梁助力下,3月20日,扎賚特旗組織150名學生及家長跨越千里奔赴到首都北京,以“京蒙同心·共鑄華魂”為主題,開展為期4天的文化交流之旅,深入體驗北京及豐臺的文化內涵、歷史底蘊及人文魅力,共同書寫新時代民族融合教育的生動篇章。
共啟研學新程:一場跨越山河的同心之約
3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市豐臺區委、區政府與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委、旗政府聯合主辦的“京蒙同心•共鑄華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行動在中國插花藝術館正式啟動。啟動會上,來自扎賚特旗音德爾第六中學的學生們以“舞動共同體”“樂美共同體”的獨特創意獻上開場表演,舞蹈《繡美科爾沁》、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多元魅力,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隨后,扎賚特旗委副書記、政府旗長李浩,中共豐臺區政府黨組成員林艷紅分別代表兩地政府致辭。之后,兩地4名學生代表發表研學感悟?,F場同步發布了《京蒙研學少年》研學線路,并為兩地學校學生代表頒發《京蒙協作小使者》證書。兩地學生激情合唱《我愛你中國》,將活動瞬間推向了高潮?,F場還揭牌成立“北京市眾安公益基金研學專項基金”,為兩地教育高質量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最后,北京市、豐臺區、興安盟、扎賚特旗領導嘉賓及斯瑪特教育集團代表共同進行象征京蒙協作成果的“灑金儀式”,金色流沙匯聚成“同心圓”,寓意兩地血脈相連、協作共贏。
共筑文化紐帶:六大共同體激活民族基因
此次研學聚焦“史敘共同體、影話共同體、書繪共同體、舞動共同體、體薈共同體、樂美共同體”等主題,通過入校觀摩、同上一堂課、共同參與一個社團活動等沉浸式體驗與互動式學習,與北京市第十二中學、北京市豐臺區和義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教育引導各族青少年牢固樹立“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讓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植青少年心田。
史敘共同體:研學中,同學們先后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汽車博物館、清華大學、居庸關長城、天安門廣場、故宮,深入了解北京的人文歷史,近距離感受“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胡同文化尋根:同學們穿梭于北京胡同實地探訪蒙藏學校,通過“影話共同體”的形式記錄京韻蒙風,用鏡頭對話城市記憶與草原傳奇; 民族藝術交融:同學們置身民族文化宮近3000平方米的展廳,目不暇接的文物與古籍穿越千年時光,見證中華民族并非一個“想象的共同體”,而是一個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聚合而成的民族實體; 體薈樂美同行:通過學生馬頭琴演奏與藝術家帶來的京韻戲曲表演、民族體育項目互動,處處體現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共鳴。
共譜未來華章:雙向奔赴的研學新范式
2025年扎賚特旗首批師生赴北京研學標志著兩地青少年交流進入“文化互動、資源共享、成果共創”的新階段。研學線路豐臺區聚焦“古都文化+花園城市”,扎賚特旗則凸顯“草原文化+紅色教育”,兩地青少年將通過互派研學、結對交流,成為“京蒙協作小使者”,以青春之力架起民族融合的橋梁。
“這次研學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草原的遼闊還是首都的厚重,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瑰寶。”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學生代表陳瑋在啟動儀式上動情說道。
教育育潤心,攜手向未來。此次研學活動是京蒙協作從“輸血”到“造血”、從資源幫扶到文化共融的升華之舉。通過歷史對話、文化互鑒、情感交融,兩地青少年在行走的課堂中厚植家國情懷,在互動實踐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未來,京蒙兩地將持續深化教育協作,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新時代綻放異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青春力量!
圖文供稿:扎賚特旗教育局 趙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