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就像一個原點,既通往過去,又通向未來。
在英國,我們能看到全世界重要的古代文明。在以大英博物館和自然歷史博物館為核心表達的一系列歷史、文化展館里,有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重要文物、化石和藝術品。在這里,孩子們能夠以更寬廣的全球視角,用遠古的文明證據,去探索、證實、傳承屬于世界的文明成果。這里,通往世界的過去。
除了走進博物館,了解世界的過去,我們還需要真正去認識英國本身。因為,英國本身就是歷史的轉折點所在。
2024斯瑪特歐洲藝術研學審美大爆發第一站,英國泡館之旅領略英倫藝術與人文之美CITY不CITY啊?
第一站:大英博物館
是一座位于英國倫敦布盧姆茨伯里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立于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世界上第一個公共國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有800多萬件藏品,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由于空間有限、藏品眾多,目前仍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如今,大英博物館分為10個研究和專業館: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古埃及和蘇丹館;亞洲館;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硬幣和紀念幣館;保護和科學研究館;希臘和羅馬館;中東館;便攜古物和珍寶館;版畫和素描館。
在這里,我們帶領孩子們從展品細節中建立認知的體系。通過聆聽領悟知識增加認知;讓孩子自主思考,增長邏輯,體察疑惑,提出問題尋找根源。
一起走近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表明,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
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
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
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等。
這2萬3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許可,一般游客是無緣謀面的。
博物館中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館里的極具代表的中國藏品太多太多,很多人推崇的「女史箴圖」、「三菩薩壁畫」和「大維德青花瓷」…而我最喜歡的是那幾尊:或站或立或坐的觀音像以及道教的圣君像,猶以“北宋木漆水月觀音像”,不同角度去看,都應了那句:美是真理,真理是美。
三彩羅漢像
在河北省易縣的一個小山洞中發現,中國遼代,三彩羅漢像之一;
高49米,重13公斤;
20世紀初被盜運出境的過程中至少毀棄了三尊,迄今為止存世僅11尊。
有哲人說:“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天,我將用一天來逛大英博物館。”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卷物化的歷史,遨游在博物館,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可以跨越物質與精神的界限,探索文明的點點滴滴。
第二站:泰特現代美術館
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位于泰晤士河南岸,與圣保羅大教堂隔岸相對。這座美術館的前身是一座巨型發電廠。
如今,美術館仍然保留了發電廠的標志性大煙囪,大煙囪上部的其中一側有一面由半透明玻璃制成的頂,因為該玻璃頂是由瑞士政府出資建造,也被稱為“瑞士之光”,現在已是倫敦夜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該美術館主要收藏了20世紀以來的多樣藝術作品,館內藏品并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擺放,而是根據四個不同的主題陳列,分別是:歷史-記憶-社會、裸體人像-行動-身體、風景-材料-環境、靜物-實物-真實的生活。通過這樣的排列方式,游客們可以更好的感受同一主題下,不同風格的作品所形成的視覺沖擊力。該博物館還收藏了著名畫家畢加索以及達利等人的畫作。
這種割破歷史脈絡的陳列方式使得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與時間與不同年代圍繞同一主題創作的藝術品相遇,人們在觀看莫奈的大型壁畫“睡蓮”的同時可以瞥見身旁的Richard Long創作于1991年的石頭陣。不同的藝術思維和創作手段在此直接碰撞,這正是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高明之處,也是它指引人們思考藝術的的精神魅力所在。
在這里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到眾多世界級現當代藝術作品,感受不同文化和時代的藝術表達,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培養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力。
第三站:英國國家美術館
英國國家美術館成立于1824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藝術博物館之一。英國國家美術館位于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北側,成立于1824年。它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僅次于法國盧浮宮、大英博物館以及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作為世界頂尖的美術館,英國國家美術館以其百科全書式的收藏和珍貴遺產的持續研究而聞名于世。
目前,該博物館超過46000平米的畫廊內,珍藏了自13世紀到20世紀早期的2300余件繪畫藏品。其中的著名藏品包括達芬奇的《巖間圣母》和《圣母子與圣安妮、施洗者圣約翰》;米開朗基羅的《埋葬》以及梵高的《向日葵——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英國國家美術館平均每年接待600萬的海內外訪客,訪客量高居世界第八,顯示了其廣泛的影響力。它的建立是為了全體英國公眾收藏和展示最優質的藝術作品,體現了其公共性和普及性。
美術館的建筑是新古典主義風格,1838年開放,位于倫敦市中心的富裕西區與貧困東區之間,旨在強調美術館對公眾一視同仁。
社會與文化價值
英國國家美術館不僅是藝術的殿堂,也是英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持續與其他英國機構合作,探索藏品、分類和層級的邊界,推動藝術和文化的發展。在過去兩個世紀中,它既是文明的基石,又是風波的焦點,見證了英國社會和文化的變遷。
第四站: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形似中世紀大教堂,總建筑面積為 4萬多平方米。
博物館的建筑本身就是一座藝術品,它的外觀充滿了華麗的雕塑和裝飾,展現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獨特風格,建筑的中央部分是一個宏偉的大廳,內部屋頂高聳,懸掛著巨大的恐龍骨架,這個大廳成為博物館的標志性景點之一,孩子們已進入大廳便被完全的吸引住了。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其豐富多樣的展覽和寶貴的藏品而聞名于世,它的展覽范圍廣泛,涵蓋了植物、動物、昆蟲、化石和礦物等自然界的各個領域。
在這里,孩子們親眼目睹了真實的恐龍化石,包括霸王龍、雷龍和三角龍等,這些化石向人們展示了恐龍時代的壯麗景象,幫助我們理解地球上過去的生命形式。
這個展覽涵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標本,展示了動物界的多樣性和美麗,孩子們近距離觀察大象、獅子、鯊魚、蝙蝠等各種動物的標本,了解它們的生態習性和進化歷程。
同時,這里還展示了各種各樣的植物標本,包括樹木、花朵、草地和真菌等,這個展覽向人們展示了植物的多樣性和重要性,以及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和氣候調節方面的作用。
從微小的蝴蝶和甲蟲到巨大的蜈蚣和蝎子,孩子們還學習了昆蟲的特點、生命周期和生態角色,以及昆蟲對我們的生活和環境的重要影響。
各種寶石、礦石和晶體的美麗和多樣性,我們也欣賞到令人驚嘆的寶石和礦石標本,了解它們的形成過程、特性和用途。
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不僅向我們展示了自然界的奇觀和美麗,還為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研究資料。
通過保護、研究和教育,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推動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保護自然遺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喧囂的英國城市中,孩子們以步行的方式靠近城市的各個角落,從繁華的商業區深入到寧靜的小巷,探索街頭巷尾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底蘊。
當我們將自身融入到這個城市之中,我們可以欣賞到不同建筑風格的精彩之處,感受當地的獨具一格的藝術氛圍,了解城市的傳統和文化,在與當地人的互動,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
從景觀、建筑、文化到人文特色,體驗當地的風情與生活節奏,從而獲得一種更全面的文化視角,體驗城市的獨特魅力之處,發現城市在快節奏中被隱匿起來的精神內核和文化特色。
漫步在城市街頭,在步行中探索城市,通過親身體驗與城市的互動,在步行中放松身心,將自己與周圍的世界重連,與城市的精神內核產生共鳴。
在步行中給予自己一個專注思考的機會,一步一步走進在內心的世界,傾聽周圍的聲音、內心的聲音,將自己還給自己,找到內心的平衡和安寧。
或許這就是SMART TRAVEL斯瑪特研學旅行想傳遞的追尋理想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