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瑪特創始人來信:寫給“特殊”教師的一封信
編輯:斯瑪特兒童美術??來源:??:1970-01-01 08:00:00
親愛的家長們:
今天是教師節,在這個重要的日子里,我代表斯瑪特教育集團向所有的教師們道一聲節日快樂!同時,我也想借助這個機會,和斯瑪特很多“特殊”的教師——家長們聊聊我對于“師道”的一些體會,便于大家理解教師的工作,也便于我們一起做好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判斷總是對的
有位藝術家說,“孩子的判斷總是對的”。對此我深以為然。在這個世界上,知識和學識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唯獨對于美的判斷力,成人與孩子相比,并沒有特別的優勢,甚至在許多地方,成人是以孩子為師的。
當我看到孩子們在創作的時候,是發自內心地認為我們不能教會他們什么,只能陪伴他們一起去感受的。或許孩子們在藝術表現上會缺少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但是他們總有辦法把自己的想法以特有的方式表達出來,給我們特別的驚喜。
所以斯瑪特的教育是以肯定為核心的,通過不斷地肯定,引導孩子進入一種理想的創作狀態,從而創作出理想的作品,也塑造一個自信的自己。
在這里,希望大家可以做出一種區分:在知識和經驗上,我們給孩子的是一種“否定性”的教育。孩子們需要不斷地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在這個過程中獲得進步。在知識教育中,孩子很難得到滿分,這種教育使他們覺得自己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夠好,因此需要不斷地自我否定和改進。
知識教育的重要性無可厚非,它是人類獲取知識和經驗最有效率的方式,也是中國大部分孩子所普遍接受的教育。但與此同時,孩子們缺乏的是對人生同等重要的“肯定教育”——這和藝術教育的缺失有直接的關系,因為藝術教育,是以肯定孩子的個性為基礎的。
因此,我建議家長們能夠做到“肯定教育”與“否定教育”的均衡,而不是顧此失彼。通過藝術教育讓孩子肯定自我,通過知識和經驗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既有自信,也能自知的人。
?放手讓孩子去成長
有人說,人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這句話很有道理。那么三歲而立,究竟要立什么、怎么立呢?首先要樹立的就是自立的精神。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了再培養自立精神不遲。但實際上,自立精神是要從孩子開始培養的。我們經常看到,當家長覺得到了培養孩子自立精神的時候,他已經成長為一個依賴心理很重的人了。結果事事都為孩子包辦代替的“模范”父母,卻往往培養出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精神呢?首先孩子與生俱來就有自立的要求,他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并不情愿父母插手。如果這時父母能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他就能慢慢學會自立。
藝術教育也是培養孩子自立意識的理想途徑,藝術是孩子喜歡的事情,藝術教育也是鼓勵孩子獨立創作的。所以我們說,藝術是孩子在他最美好的年齡,所能得到的最美好的禮物。
?教育是我們和家長、孩子共同的事業
韓愈在《師說》中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教育沒有貴賤、不分老少、無關賢愚,說得對的,就是老師。所以教師不是一個身份,也不局限于學校,教育并非只是教師的事情。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在全社會弘揚一種“師道”的精神,共同教育我們的孩子。
家長也是“師道”重要的延續者,在斯瑪特的教育實踐中,許多家長也貢獻了特別閃光的智慧,斯瑪特的教育陣營中,永遠有家長的一席之地。
我們經常說斯瑪特的孩子都很幸福,因為他們的父母是懂藝術教育的。無論從事什么職業,他們認可斯瑪特所提倡的藝術教育價值觀,并將斯瑪特的藝術教育延伸到了家庭之中。
有人計算過,一年365天,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200天,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只有7小時,孩子在家的時間遠比在學校的時間長。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
所以我時常感覺到,教育是點燃一把火,也是拋磚引玉。
用教育者的心,引出孩子的“玉”,也引出家長的“玉”。教育不是教師指導學生的單向灌輸的關系,而是靈魂喚醒靈魂,心靈彼此回應的持續性的雙向交流關系,教育是我們和家長、孩子共同的事業。
斯瑪特創始人:武志
標題:斯瑪特創始人來信:寫給“特殊”教師的一封信
地址:http://www.saeki-farm.com/qydt/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