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代表著未來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家庭的需要,孩子個人的需要,希望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30年后能夠更幸福的生活,這是我們的目標。”
——斯瑪特教育集團創始人
2019年GAE峰會發起人武志先生
這句話代表了斯瑪特教師們的心聲,也傳遞出每一個家長內心的期盼。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幸福地生活,然而同樣重要的,是希望他們未來都能夠生活在一個幸福美好的社會環境中。這樣的理想,歸結為一個核心的問題:我們要培養一個什么樣的人,組成未來的引領者人群?
未來沒有不勞而獲的幸福,也沒有獨善其身的幸福。讓孩子具備發現美、創造美、分享美的能力,正是藝術教育的使命,培養人的宗旨所在。培養孩子全面的素養,使他們成長為未來社會的菁英人才,并能用自身的力量讓社會變得更好。
【一個被藝術課改變的孩子】
藝術教育真正重要的使命不是培養孩子的藝術技能,而是讓孩子通過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觀點,與他人和周圍的世界建立起情感的連接。
通過藝術教育,孩子可以充分與外界進行互動和交流,打開內心讓外界了解自己,同時獲得外界的反饋,知道自己什么樣的想法可以得到他人的欣賞和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收獲的是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等受益終身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這次GAE峰會上,NAEA的下任主席JamesHaywoodRollingJr博士向大家分享了一件讓他很感動的事情。
他教過一個制作陶藝的課程,有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上課,一年的課程結束之后,這個孩子的家長給他寫了一封信,說孩子在接受藝術課程之后,看待周圍世界的方式、觀察自然的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孩子知道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能夠把他所有的觀察和想法記錄下來,與別人分享。整個藝術學習的過程讓這個孩子受益頗多,而不是最終的成果。
JamesHaywoodRollingJr博士分享的故事,正是斯瑪特努力要去培養的孩子。也是斯瑪特堅持不懈要尋找一條通往孩子情感深處的教育之路的初心。
斯瑪特提倡生成式的藝術課程,重視孩子在創作過程中所獲得的審美感受,讓孩子把藝術作為表達自我、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尋找自我、表達自我、重塑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只注重孩子作品的結果。與最終的作品結果相比,我們更注重孩子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感受和表現,更希望看到一個不斷成長的孩子。
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讓孩子用藝術表達自我和創作美好作品并不沖突。世界上最優秀的藝術作品,也往往是藝術家表達自我最充分的作品。因此,過分要求孩子拿出“完美”的作品,而不注重孩子自我意識和表達能力的發展,常常會適得其反,不僅破壞了孩子對藝術的興趣,也影響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
【藝術就是生活】
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人們學會用藝術的眼光來欣賞世界,用藝術的方式去享受生活。每個孩子都應該接受藝術教育,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培養成為藝術專業人才,而是讓藝術成為孩子未來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他們思維方式的一部分,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要傳承給孩子的是什么?可能不是房子,不是汽車,更不是資產,而是要傳承我們做人的方式,我們作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作為世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館長
冀鵬程先生在GAE峰會的發言
只有當一個人有美好的生活方式,他才能夠獲得快樂、自信和尊嚴;只有當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得到世界的認同,才能真正崛起于世界。而藝術教育,必然在其中貢獻不可小覷的價值。
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止于經濟條件的富足,更取決于精神境界的提升。
藝術教育讓孩子對生活和工作有更高格調的追求,做人與做事都不滿足于平庸的結果。
藝術教育培養孩子健康樂觀的性格,無論遇到什么處境,都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藝術教育培養孩子審美的眼光和氣質,讓他們能夠用藝術裝點自己的生活,也為他人帶來美好的感受。
藝術教育陶冶孩子的性情,讓他們遠離社會不良風氣的侵擾,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習慣。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教育部全國高校藝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斯瑪特美術教育研究院院長徐慶平先生所說:“審美影響到你一生,決定你一生是否快樂;一個民族如果懂得審美,這個民族一定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徐慶平先生在GAE峰會上的發言
這就是我們通過藝術教育要傳承給孩子的寶貴財富,也是藝術對于孩子自身和他的生活的塑造;大而言之,是藝術教育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