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三:愿斯瑪特做兒童美術教育的“引領者”
編輯:斯瑪特兒童美術??來源:??:2020-08-12 09:43:00
藝術并非技能的展現,而是人自我的表達。在我們當前的教育體系中,有固定答案的“共性教育”有余,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個性教育”不足,這導致孩子們的創造力缺乏,作品千篇一律,缺少獨創精神。斯瑪特秉承“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的理念,鼓勵孩子獨立創作,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為孩子個性的發展鋪平道路。即將面世的第四期斯瑪特內刊《BEST SMART》中,斯瑪特美術教育研究院特聘專家黃華三教授寄語斯瑪特人:愿斯瑪特做鼓勵孩子個性發展的教育,做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教育,做兒童美術教育的“引領者”。
“中國人需要做文化的創新者,斯瑪特人應該聯合起來做美術行業的引領者。”
“一個中國人活到現在,其實不光應該了解西方的藝術,同時我們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和學習我們中國的傳統。”
黃華三教授是斯瑪特美術教育研究院的特聘專家,也是斯瑪特創始人武志先生的恩師。談到斯瑪特的發展,他信心滿滿,同時也用一個美術教育者睿智的思考,給出了許多前瞻性的指導建議。
用藝術保持中華的文脈與氣息
“保持中華文脈與氣息,是水墨畫傳承與創新的核心價值”,聽黃華三教授講藝術,總能體會到一種濃濃的傳統情懷。黃老師的水墨畫在當代中國獨樹一幟,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視,也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
這種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視態度,是他在游學國外時才根植于心的。在留學德國之前,黃華三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期間得到了諸多藝術名家的指點。然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時的他,內心對于傳統文化還是“有些排斥”的。
出國之后,看到西方博物館里大量的中國古代藝術品,他的內心被觸動了:“我在德國待了多年,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是跳出了這個圈子看傳統……出國前在美院學習階段我對傳統是有些排斥的,但到歐洲之后,在西方的博物館里看到大量的中國古代的雕塑和繪畫,我才真正領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才領悟到中國繪畫最吸引人的不是某個流派,也不是某兩三個畫家,實際上是一個整體貫通的氣息,一脈相承的傳統。我覺得,對于當代中國畫,要接上文脈這口氣。”
我教育我的學生走出自己的藝術之路
藝術并非技能的展現,而是人自我的表達。黃華三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我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的首要的任務,是讓每一個我們自己的研究生能夠找到他自己的創作之路,這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中國的美術本科教育,普遍存在著過于注重技能訓練的問題,當這些學生進入研究生階段之后,還要放棄過去所學,尋找自己的藝術風格。
作為武志先生的恩師,黃華三教授的教育理念對斯瑪特有很大影響。武志先生根據黃老師的教導,提出了“用父親的心做教育”的教育理念,鼓勵孩子獨立創作,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給孩子最大的體驗、探究和犯錯空間,讓孩子像藝術家一樣去創作,從小就走在正確的藝術道路上。正如黃老師所說,“斯瑪特把高校培養藝術家的方式用到了兒童美術教育里面”,這樣孩子就不必等到研究生階段還不了解什么是藝術的真諦。
斯瑪特人要做兒童美術教育的“引領者”
兒童美術教育是“樹人”的教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教育。但在實際的美育實踐中,美術課往往淪為“美術技能的培訓課”,能夠真正落實美育理念的寥寥無幾。
斯瑪特課程中的“美德”環節是為了“立德樹人”,黃華三教授對此十分贊賞。“斯瑪特的老師在用美德引導孩子的時候,自身內心也是在升華的,斯瑪特人不僅是兒童美術教育的領航者和探路者,更是奉獻者。”
斯瑪特課程重視孩子的獨立創作,不做“范畫”,老師起到“陪伴、啟發、引導、幫助”的作用,和黃教授的教育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
黃華三教授對斯瑪特教育集團抱有很高的期望,這種期望出自藝術家本身的藝術自覺,也出自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自信。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深深感情的藝術家、藝術教育者,黃華三經常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喜歡我們的傳統,傳統中有很多給予我們靈感的閃光的地方,有很多時尚和當代的元素,我近些年在做的工作就是爭取從傳統里面發現越來越多的給養來滋潤我自己的繪畫。”
標題:黃華三:愿斯瑪特做兒童美術教育的“引領者”
地址:http://www.saeki-farm.com/qydt/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