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人們更加注重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已經告別過去只讀書、讀死書的年代,為了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素質教育已成為全社會共同認知的熱點,家長與老師深感素質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而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好手段!在孩子們學習藝術的道路上,爸爸媽媽們也投入了極大的人力財力。但似乎很多孩子在藝術教育的領地里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藝術教育的理念吧!
一、法國藝術教育注重感悟
與國際推崇數學、語文等學科不同,法國的幼兒教育更側重音樂和美術。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教育的基本,80%以上的幼兒課程都和美術有關。為了營建家庭藝術氛圍,法國父母喜歡給孩子買很多手工制的資料,使孩子隨心所欲即興創作。還喜歡帶孩子參與各種藝術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生活與藝術。
在幼兒園、學校和家庭的合力培育下,法國的孩子對建筑、美術、音樂普遍有自己的感悟與看法。給他們看一幅畫,他們就能談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并能說出對畫的感想。
二、波蘭歌劇教育培育藝術素養
在波蘭“歌劇教育”十分出名。華沙大劇院有歌劇、芭蕾舞劇、話劇和音樂劇四個劇團,每年大約要演出200多場,98%的劇目是波蘭作者根據波蘭民族音樂、歌舞和劇本創作的。主要觀眾除了國外的旅游者外,便是波蘭的年輕人,大中學生占到了觀眾總數的25%。劇院的經理說:“每年的演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部分歌劇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為了培養青年一代的藝術素養。”
大劇院還經常為中小學生編排一些小型音樂舞蹈節目,專場演出。用經理的話來說,這是“要為大劇院的未來培養觀眾”,“我們希望所有的波蘭年輕人都有機會到這里看演出,來接受波蘭文化的熏陶”。
三、日本家庭藝術氣氛濃厚
日本家庭這種高尚的藝術情趣,是與日本學校的藝術教育分不開的。藝術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從“純粹藝術”教育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受中獲得美感體驗,并喚起他們的創造熱情。
日本藝術教育的方法十分多樣。例如日本某中學的藝術欣賞課上,老師先讓學生畫一幅畫,描繪的是一條小溪,小溪對面是一座教堂,陽光透過霧靄照在溪水上,波光粼粼。接著學生分組討論,總結出可以用小提琴在高音區的顫音來表現霧靄和波光,圣詠的合唱來表現教堂。學生根據這些感悟和提示隨機嘗試著進行演奏。教師在互動式的誘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德國培養藝術家
德國的藝術教育專家認為,一個民族需要培養自己的畫家、歌唱家,更需要培養大批有藝術修養的觀眾和聽眾。德國的學校藝術教育鼓勵由學生自己創造,很多學校的藝術教育課堂類似手工作坊的工場。
此外,兒童藝術教育在澳大利亞,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都容納到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育課程。還有瑞士、等國的教育學家,都在進行綜合化課程的實驗。在斯瑪特教育集團看來,各種優秀的藝術是一個整體,必須形成綜合訓練,才能發展對藝術較高和較廣境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