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孩繪畫,他將大人的面部畫成灰色。他的老師便說:這樣不好,為什么要把人的面部涂成灰色,都不記得老師是怎么教的了嗎。小孩因為老師的批評開始大哭起來。他哭著說:大人也有不高興的時候,他生氣時候面部是灰色的啊。
不少美術教育一直用像不像來衡量一幅兒童美術繪畫作品的好壞,不過這種衡量的標準并不正確。那么如何正確的衡量美術作品?怎樣開發兒童美術的潛能?并讓兒童能夠更加喜愛美術呢?看看下文怎么說吧:
1、兒童美術作品要根據小孩的智力發展來衡量
不少老師有時候會批評兒童,和原物不一樣,太假了。美術教育專家認為,這種評價方式是用兒童的作品和原物一樣不一樣來評價好壞的。按照這樣的標準,老師當然會批評兒童的美術作品不像便是不好了。不過專家并不同意這種衡量標準,認為兒童美術繪畫不少是兒童發揮創造的,是富含創造力的作品,不具有成人的很多虛假,是很純粹的畫。從兒童的發展而言,三歲前兒童畫的作品只能算是涂鴉,而只有超過八歲才能到達真實臨摹的發展期。因此想讓兒童畫與臨摹的物體差不多一樣,是要到達八歲后的年齡才有可能的。
2、兒童美術教育時,要多鼓勵兒童進行繪畫可以增加兒童的美術潛能
如果兒童在美術上有一點點的出色之處,都可以進行適當的表揚,讓兒童更加有繪畫的勇氣和心情,如果一看到兒童畫不好的地方便批評,是會讓孩子抵觸的。像有個叫明明的男孩,他家長便給他專門準備了一個墻壁那么大的地方讓他來繪畫,他用五顏六色把墻壁涂的滿滿的,一有人來訪,家長會帶領他們看這墻壁上的兒童畫。來訪的人看了都很鼓勵他,而明明也更加有積極性了,還得了繪畫比賽的獎。這樣間接地提高了兒童的美術潛能
3、要充分帶動兒童的樂趣讓他對兒童美術繪畫更加喜愛
不少家長或者老師在看兒童美術的時候,都會看到很多好笑的地方。像有的兒童畫的頭發沒有連著頭,卻飄在天上;創作的車輛確是整個車身都是玻璃做的,車里是什么,外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很多兒童畫的人物也是非常的大或者非常的小,和客觀事物完全不一樣。如果老師看到兒童畫出這種作品,可以與兒童一起感到樂趣,從這里培養他們按照自己想法創作作品。讓他們對美術繪畫更加的喜愛。
總之:兒童美術老師要盡量開發兒童的潛能和創造力,不要只讓兒童去模仿得像,當他發現模仿的不像時可能會喪失信心的。要多鼓勵兒童創作自己的繪畫,才會讓他們更加熱愛美術,才不會把兒童美術的天賦扼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