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兒童美術發展迅速,
美術培訓加盟專家研究表明,兒童的眼睛天生對于色彩飽和度高的顏色敏感。幼兒時期,男孩更偏向于喜歡藍色、綠色等亮的冷色。而女孩更偏向于紅色、橙色、粉色等柔和的暖色。在兒童美術教學過程,合理地運用色彩的變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通過提高兒童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引導孩子形成獨立藝術表達能力。本篇文章就為大家講述,在教學過程如何巧用色彩?
第一點:巧用對稱用色。在中國古典傳統文化當中,對稱美體現在各個方面。對稱色指的是畫面的對稱與色彩的對稱。一般來說,指的是在對稱線兩側使用相同的畫面,例如鳥兒動物,對于兒童視覺來說,此類繪畫會產生平衡穩定的視覺效果。
第二點:巧妙地運用調和色。調和色也稱相似色不屬于色相中的七色,通俗的說它是萬色調和后所產生的顏色,它是所有顏色的回歸同時他包羅著自然界中所有的顏色。他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他的包容性、和諧性。
第三點:交替用色。指的是漸變色,或者顏色呈現著一定規律進行變化。由于孩子的生活經驗不足,這樣的用色在規律中有變化,擺脫單色的沉悶和多色的花亂感。
第四點:使用固定純色。美術培訓加盟專家:這一點使用的固有色,就是物體本身所呈現的固有的色彩。例如:香蕉是黃色,葉子是綠色,大海是藍色……但有時事物會因應不同狀態或種類而呈現不同的顏色,例如太陽有時是黃色,有時是紅色,有時是橙色,故此,指導使用固有色時不可千篇一律,重點還是要引導幼兒細心觀察。(了解更多美術培訓加盟信息,可以訪問斯瑪特加盟頁面。)
第五點:巧妙的選擇底紙,突顯畫面色彩層次美。在傳統的兒童美術創作中,白紙一直占據的“統治”的地位。在白色底紙上繪畫、涂色這幾乎已經成為理所當然。斯瑪特通過實踐我發現,特別是小年齡段的幼兒白色底紙作畫并不是非常的適合他們。而巧妙地選擇不同顏色、材質的地紙作畫不但可以避之短,同時還可以揚之長。
文章小結:在幼兒美術教育當中,大多數喜愛鮮艷的色彩,由于思維沒有被固定,沒有形成立體的抽象感覺,只會在基本構圖的保障下加上隨意的色彩,整個畫面平涂較多。此時對于家長與教師來說,切勿用像與不像的標準進行評定,讓孩子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