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兒童美術并不是毫無邏輯的胡亂涂鴉,也不是以古板的教科書為樣板的老師教,學生學的固定課程體系,它是兒童根據(jù)自己所見,用紙張繪制展現(xiàn)出來的的美好篇章,它是兒童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一種語言,更是兒童對于美好事物的濃厚興趣。
普遍家長對于自己孩子學習兒童美術存在誤區(qū),導致自己的孩子在美術學習當中限制了童真的想象,慢慢的失去了對美術的熱忱,接下來列出的誤區(qū)當中,看看您有沒有中招吧。
誤區(qū)一:膚淺的認為美術就是繪畫
許多家長認為:繪畫就是美工,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膚淺的,兒童美術除了繪畫之外還包括泥工、紙工等形式多樣的手工活動,它們與繪畫是一體的,也是有有助于兒童頭腦發(fā)育的
形式。比如:泥工對孩子有種天然的親和力,喜歡玩泥土是孩子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替代物,它顏色鮮艷,可以重復使用;再比如:撕紙、折紙、剪紙、撕貼等趣味紙工活動對孩子有種天然的吸引力,喜歡撕紙,剪紙等手工活動可以鍛煉孩子眼睛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誤區(qū)二:過多關注美術技能技巧的掌握.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苛,過分關注技巧的運用,忽略掉了孩子自身的需求以及興趣的培養(yǎng)。由于得不到認可,孩子對美術產生了畏懼和消極心理。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還應轉變這種不科學的認知,充分認識到技能技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達到美術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兒童美術都是在引導兒童認識世界和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世界。
誤區(qū)三:以成年人的思維看待孩子的美術作品
經典的表現(xiàn)方式是在用“像不像”作為評價孩子美術作品的唯一標準。假如您以這標準來衡量孩子,在教導孩子進行美術時就會犯注重結果,輕視過程的錯誤。孩子不能親自感受欣賞,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也失卻了體驗成功時的快樂。所以,家長在教導孩子進行美術活動時,應努力使自己成為孩子的合作者、陪伴者、欣賞者,而不應成為孩子的替代者、挑剔者。
綜上所述,自己的孩子在進行美術活動當中,自己不要過多的要求孩子達到什么樣的結果,不要用成年人世俗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術作品,要多鼓勵孩子的自由發(fā)揮,以同齡人,小伙伴的角色耐心的教導孩子。這樣,孩子對兒童美術不充滿熱忱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