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家孩子畫得不像?”
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去學畫畫時,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他們會不自覺地用“像不像”來判斷孩子畫得好不好。
如果畫得像的話,就認為孩子有繪畫上的天賦;如果畫得亂七八糟的話,就覺得不適合畫畫。
那么,孩子有沒有繪畫天賦,真的是這樣評判的嗎?
當然不是。
為什么這樣說呢?
畢加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于,你長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是最純粹的,他們天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會帶給他們靈性,讓他們擁有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當我們以“像不像”來評判孩子的作品時,無異于在摧毀孩子的靈性。
因為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和指點,是在傳達一個信息:只有畫得好,你才是優秀的。
于是,很多孩子為了討大人歡心,就會放棄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畫畫,遵循大人認為對的方式來作畫,最后導致靈性喪失。
其實,在孩子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畫得像與不像,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夠釋放他的天性,學會感受美,學會表達自己。
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孩子會早一些開出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花,有些則會晚一些,身為家長的我們不用太著急,耐心等待即可。
與其去糾結孩子畫得像不像,不如去思考一下,我們讓孩子學習畫畫的初心是什么?
真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多一門技能嗎?當然不是。
我們絕大多數的家長,會愿意送孩子去學畫畫,都是希望他們能夠通過畫畫來豐富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富足,能夠發現美,感知美。
而且,畫畫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創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觀察力和專注力,培養自信的氣質等。
所以,如今很多明星都在讓他們的孩子學畫畫,比如,陸毅、孫儷鄧超、徐崢等,因為他們都知道畫畫的好處有很多。這也是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重視少兒美術教育的原因。
作為家長,當我們看到孩子畫得一團糟時,不要去打擊他,嫌棄他畫的畫,而是要打從心底認可他,鼓勵他。
當你不知道孩子畫的是什么的時候,可以主動去問問孩子:“寶貝,你畫的是什么呢?”
在孩子和你講解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那些彎彎曲曲的線條在孩子的眼里,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并不是我們所認為的亂畫。
每一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應當充分尊重他們的所見、所想,以及他們用語言、行動、畫筆所表達的一切。
在兒童美術教育上,斯瑪特也一直倡導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自由地創作,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因為這樣孩子的心才會越來越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