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讓家長們不得不思考,什么是藝術?需要系統的學習嗎?
當今社會,科技發達,仿佛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越來越近,但是心理上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從而讓孩子接受了太多以競爭為主的教育。人的生命包含肉體和精神,前者是基礎,后者是升華。讓孩子從小學開始接受系統的美術培養,不是為了培養藝術家,而是通過對顏色的分辨和鑒賞,達到美育的效果。
這種美好帶給孩子的那種幸福感、那種興奮感,這種感覺是任何食物都不能取代的。有的孩子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不喜歡了不想堅持了,家長便聽之任之。要明白,所有的學習都并不快樂,所有的得到都需要付出,藝術學習更像是為孩子的人生之路埋下一粒“種子”,在某年某月,它便會萌出新芽,開花結果。
所以,不要著急,讓孩子耐下心來去學習技術、去發掘潛能,沒有成績的優劣,有的只是享受過程!給孩子從小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未來孩子會受益終生。
享受藝術帶來的美好
我們平時的智識教育更多的是在開發左腦。而藝術教育則側重于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是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同時藝術教育還有助于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在生活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藝術教育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心理調適能力,當我們的孩子具備這種能力后,他的生活方式就逐漸由“物質化、身體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不僅如此,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因為它不僅讓孩子學會創造,更是能讓孩子學會合作與交往,這些素質對他當下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
最重要的是,藝術教育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孩子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不斷滋養精神、圓善人格,其學習的過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統整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的過程,這會對他當下生活,對今后的成長、發展,對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于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有的家長就只顧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切與升學考試無關的東西都不讓孩子去接觸,孩子的生活除了學習文化課外,沒有藝術、沒有社交……
可您意識到了嗎,長此以往,會不斷沖刷、削減孩子人生的深度與高度!這樣的家庭教育剛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其實,越是優秀的孩子,藝術愛好越廣泛!如果家長有意識引導孩子開展藝術教育,不僅會讓生活變得詩意,還能讓教育變得柔軟。
對于民族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了解自己本民族的藝術文化,都能理解藝術背后的精神和價值,那么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容易形成共識,全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內聚力就會越強!藝術教育正是這樣無形而又深刻地塑造出中國人的精神與靈魂,決定了咱中國式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
正如美國學者艾伯利斯所說:“藝術教育有利于形成一個有內聚力的社會。”只要在孩子心中播下藝術的種子,一顆文化種子,相信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當然,其他國家的藝術也值得我們學習,畢竟了解別人,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家長要想明白,為什么讓孩子學?是為了讓孩子快樂,為了更幸福!家長要權衡孩子的興趣、天賦、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期望達到的目標等各方面情況,綜合判斷,不盲從、不虛榮、不功利。若是學習便要系統、全面,持之以恒!
最后,要清楚的認識到:藝術教育,絕對不是經濟消費!更不能急于求成!藝術教育,是慢慢地熏陶、是不自覺地感化!藝術,要用一生去學習!想要對孩子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要讓孩子接觸、認識和了解將要學習的東西。因為藝術,讓一些變得皆有可能!
用藝術啟迪智慧
在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孩子的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的培養。美是一種體驗,美的因素無所不在,少兒審美素質教育是少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少兒情感的培養,個性的陶冶,甚至對其整體素質的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學美術并不是想當畫家才學的,兒童美術啟蒙教育的作用遠遠超過了美術教育本身。如今國家極為重視孩子的美育教育,少兒美術教育已經成為孩子的剛需教育,孩子學繪畫的好處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