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世界藝術史,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這些藝術家:高更、梵高、畢加索、莫奈、雷諾阿、席里科、列賓等等,這些在藝術史擲地有聲熠熠閃光的藝術家都是法國人。他們的厲害之處不僅在于有超高的藝術造詣,還在于他們總結出系統(tǒng)的藝術理論,惠及后人影響百年。有人可能會疑問:法國為什么有這么多藝術家,拋開歷史文化因素的原因來講,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法國對兒童藝術教育的異常重視。下面由
兒童美術品牌斯瑪特教育專家來仔細講解:
1、注重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我國美術教育還在糾結于“像不像”的時候,法國中小學藝教育老師已經(jīng)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老師安排學生經(jīng)常以小組形式進行觀察和思考,學會探討主題、設計藝術主題和查找文獻,踴躍參與學習,暢所欲言地討論。此外,老師還會讓學生相互評論對方的作品,以啟發(fā)并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2、學校可靈活選擇藝術教科書
在法國中小學當中,每個校可根據(jù)本校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有權自主選擇合適的教材,同時,法國藝術課程內(nèi)容豐富多樣,能夠滿足學生各種需求。學校通過因地制宜的選擇教材能夠有效避免出現(xiàn)”一刀切“的情況。
3、課堂外可提供大量課外活動
每年,法國的學校都會向學生提供大量課外活動,如與文化項目班、藝術工作室、藝術家駐場等機構合作,主動引導學生過去參觀臨摹。通過參與文化活動,與藝術家及其作品面對面,學生能夠增強求知欲,豐富個人的文化藝術世界。
4、法國社會的廣泛參與兒童藝術教育
良好的藝術文化氛圍體現(xiàn)在法國社會各個方面,每年有超過一半的音樂劇或戲劇觀眾是青少年,12歲一下的兒童在博物館參觀者中的比例竟然接近80%。除此之外,18歲以下青少年均可以免費參觀50多家國立博物館和100多處國家歷史古跡。法國各地知名的兒童美術品牌藝術中心、圖書中心大部分的藝術相關的資料都會向中小學師生免費開放。
斯瑪特美術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先生曾感慨:“西方國家如此重視對孩子從小進行審美教育,讓孩子們不光了解自己國家的藝術,還要學習其他民族的藝術。與西方相比,我們的藝術教育太落后了!”
如今國內(nèi)成立了許多兒童美術品牌機構,它們大都提倡創(chuàng)意美術的理念。其實就是區(qū)別于國內(nèi)傳統(tǒng)的美術,與像法國這樣的兒童美術教育模式接軌,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藝術鑒賞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