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一個國家有沒有發展潛力看的是教育,這個國家富不富強看的也是教育。從沒有想到自己會去做教育這個行業,是覺得教師這個行業過于神圣,擔心自己做不好。因為一個老師的一句話大多數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
陶行知說:“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想到這段話,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質教育。說到“素質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考試制度等等的改革,這些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素質教育決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層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種充滿情感的教育,是充分體現教育者愛心與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正因為如此,今天的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該對孩子有一顆晶瑩純潔的愛心。我認為這個心包含一下幾個方面:
一、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愛就意味著奉獻。從古到今,教育在人們眼中都是充滿無私奉獻精神的神圣職業。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洶涌澎湃的今天,一些教育者自覺不自覺地習慣用商業化與功利化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職業,以至逐步喪失了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教育本應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教師這一顆偉大的愛心滋潤著無數顆童心,也培養出無數的愛心。這樣的愛心,不也正是我們今天一些教育者所缺乏的嗎?
二、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
對兒童來講,師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這就是理解。所謂對孩子的理解,我認為這句話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含義:第一,懂得兒童特有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感情;第二,善于發現并發揮兒童潛在的創造力。
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想你抱他一忽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真正既把兒童看做兒童,深入他們的世界,理解他們特有的心理,同時又不僅僅把兒童看做兒童,在和兒童心心相印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潛在的創造力。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為老師”
因為真誠平等的態度,才能使教師贏得所有學生的由衷愛戴,也不僅使教師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更重要的,是使教師心甘情愿拜學生為師;贏得朋友。
無庸諱言,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封建文化的殘余至今還阻礙著我們的教育走向民主與科學。在師生關系上,一些善良的教師往往不知不覺甚至是“好心”地損害著學生的尊嚴和感情。在某些學校,師生關系成了“我管你從”的君臣關系;在某些課堂上,不但沒有師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討的民主氣氛,反而存在著唯師是從的專制色彩。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
四、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對學生的熱愛、理解、尊重,是使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起碼條件,但還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對于一位有事業心的教育者來說,真誠地與學生交朋友,無疑能使他的教育充滿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但如果僅止于與學生交朋友,則無異于放棄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因此,對學生的愛,最終還要體現在為學生的未來的人生負責,為民族的未來負責。換句話說,作為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他能走進兒童的心靈,愛心使他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他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著眼于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
我認為,最能體現教師人生觀、價值觀和責任心的,是一句非常樸素而又十分精辟的話:“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那么,什么是“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呢?
首先,要有改造中國的抱負。“我們要到民間去的學生,不要到天上去的學生。倘使因為環境不好即思遷,那么,城里不好搬到鄉下,中國不好搬到外國,外國不好,再搬到什么地方去呢?學問之道無他,改造環境而已。不能把壞的環境變好,好的環境變得更好,即讀百萬卷書有何益處?”第二,是“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陶行知說:“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緊的是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這種精神,必須有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生計和耐勞的筋骨,耐餓的體膚,耐困乏的身,去做那不動搖的基礎。”第三,要有科學的精神。“我們要極力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設,實證,推想,會通,分析,正確,種種能力和態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第四,要有創造力。“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他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與創造之工作。”……
所謂“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我的理解就是: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鑄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點燃,而能力也只有靠能力來培養。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冒昧地把本文開頭所引用的一段話做個小小的改動用以自勉——
要想完成素質教育的使命,屬于什么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祖國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