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下孩子的一幅畫和一個德國城市兒童的作品有驚人相似,不僅沒有民族、種族與貧富的巨大差異,還畫出幾乎一樣的原始意象,表達人類共同的象征與人性平等。兒童繪畫沒有偏見,不會因頑固的偏執導致封閉。它不存在死亡的危機,也不需要重生。
兒童繪畫因生命的誕生而新生,我們無法目睹原始人如何在巖石上描繪野牛,卻能隨時看到兒童在涂抹。與此同時,兒童作為創造性個體所具有的自然特征將伴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兒童繪畫最終將成為一代人的過去或個人最燦爛的童年記憶。
對兒童繪畫還需更深的認識,心理學、人類學和教育學對孩子所表現的熱情已使兒童繪畫逐漸融入美育的普遍性和社會性之中,成為藝術啟蒙與社會進步的重要象征。
在我們身處的時代中,它已不是原初創作狀態中的兒童繪畫,而是被我們培育并急待成熟的果實。它開始負載希望與某種職責,具有了使命,甚至承擔文化的不幸和光榮。不可否認,這是對兒童創造天性的關注和人文精神的體現。
另一方面,科學證實的是童年經驗導致了性格或本體的習慣性思維的形成,使孩子成為某一特定文化中人的同時也將文化鐫刻在人格上。兒童在繪畫過程中的全身心體驗無疑將成為影響人生的童年經驗之一。我們必須意識到;作為研究者、教育者和經驗傳遞者的成人,我們的觀念與熱情正面臨嚴肅的選擇:是延續過去年代的平庸、否認個性與率真,將藝術限定在體系的作坊里,還是告訴孩子“創新已是傳統”的事實;是以經驗代替直覺制造折中派,還是讓創造改變陳腐;是讓媚俗功利吞噬藝術理想,還是將人性中的美與崇高刻在心靈;是用規則標準來封鎖想象,還是呵護兒童的自由……斯瑪特兒童美術教育中心創始人武志如是說。今天的選擇就是明天的后果,我們無權剝奪屬于孩子的天賜財富,更不能去撕毀他們對藝術的幻想。
武老師說,兒童美術教育更重要的任務是,能否讓兒童繪畫中寶貴的直覺、想象和創造力成為藝術家的童年經驗并隨著成長轉換為對藝術坦誠的態度、對生命價值與人類智慧的尊重,使個體的感性和理性相和諧、使我們未來的藝術接近于心靈的需要,最終將人與文化的本質趨向統一,通往人性的真實。
我們難以用某種尺度去衡量兒童美術的真正價值,但不必質疑成熟的藝術與童年時代所具有的牢固聯系,兒童繪畫是每個人曾經的體驗,濃縮著藝術最初的精神,也是我們尋求創造力本源與真諦的依據,藝術最恒久的光芒在那里反射。它“既是主體,又是客體,既是靈魂,又是天地萬物”。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金茂廣場3號樓12層斯瑪特教育集團
加盟熱線:400-002-1103
預約報課:010-6379-8108
郵箱:
info@smart-art.com.cn
斯瑪特官方微信
課程咨詢
加盟咨詢
400-0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