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瑪特創始人來信:藝術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學會真實表達
編輯:斯瑪特兒童美術??來源:??:1970-01-01 08:00:00
親愛的家長們:藝術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學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是我在大學時所接受的教育。但是對于很多成年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孩子們的情感和想法都是不成熟的吧?讓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真的那么重要嗎?
在展開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從身邊的兩個問題談起。
我是一名藝術教育者,本身也是學習美術專業的。我曾經遇到過很多“興趣消失”或“才華消失”的例子。有的孩子一開始學美術的時候,興致很高,作品也能得到家長的稱贊,孩子覺得很有成就感,但是畫了一段時間興趣就消失了。
也有一些美術專業的學生,開始的專業成績很好,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慢慢就會遇到學習的瓶頸,才華和熱情也慢慢消失了。
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正是因為這些學習藝術的孩子和學生們,他們并不明白藝術最核心的是為了表達自我,而是將關注點放在了迎合外界的認可上。他們不明白在藝術當中,只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才是最寶貴、最鮮活、最有力量的。他們的“自我部分”是欠缺的,因而導致了藝術興趣消散和靈感的退卻。
兩個相關案例的啟示
案例1.興趣消失:“功利性”教育為什么不可取?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故事。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每天在家里寫作,一群小男孩兒經常在他的窗前踢足球,讓他無法靜心寫作。于是這位教授就把這群小孩兒叫到面前說:你們每天在我窗前踢足球可以獲得一塊錢獎勵。小朋友們都很開心,每天定時來踢球,都可以獲得一塊錢獎勵。有一天,教授對小朋友們說:從今天起,我不會再給你們一塊錢了。從那天起,這些小朋友覺得自己理應獲得的報酬沒有兌現,就不在他的窗前踢足球了。
大家可以思考這個例子,一開始小朋友們是因為興趣而踢球,但是在獲得獎勵之后,就變成為了獎勵而踢球。這個獎勵一旦消失,踢球的興趣也消失了。
這個例子讓我想到了教育的“功利性”。在藝術教育中,以“像不像”來衡量孩子的作品,以及進行美術考級等等,如果缺少正確的引導,都有可能使孩子偏離兒童藝術教育“自我表達”的主旨,把關注點放在外在功利性的刺激因素上。一旦這些功利性的因素消失,或者是當這些功利性因素得到滿足而不再具有吸引力之后,孩子們的興趣也就消失了。
所以,就美術教育而言,為了什么而畫畫非常重要。假如有一百個孩子在畫畫,其中二十個是為了美術考級而畫畫,二十個是為了贏得比賽而畫畫,二十個是為了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可而畫畫,二十個是為了和老師畫得一樣好而畫畫,二十個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畫畫。從表面上看孩子們都是在畫畫,可是他們最后的收獲一樣嗎?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為了什么而畫畫呢?
案例2.才華消失:只注重“技能性”訓練的瓶頸
有一個藝術專業能力很強的中國學生,考上了列賓美術學院,在剛入校的時候,他的優勢很明顯。但是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他的優勢就漸漸消失了。而與此相反的是,有些一開始并不出眾的學生在臨近畢業的時候,都已體現出很強的藝術素質。
很強的時候,就會覺得他很有藝術天分,但是實際上,比藝術技法更重要的,是藝術素養。如果只注重藝術技法,可能會在前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慢慢就會遇到發展的瓶頸,同時這些技法對人的其他方面的促進作用也相對有限。
藝術素養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但是卻決定了一個人長期的發展潛力,并能對這個人的想象力、創造力、表達力、社交力、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起到促進作用。
所以很多一開始在技法上并不出眾的學生,如果具備了很強的藝術素養,即使這些藝術素養不能很明顯地表現出來,也會讓他們對藝術具有更為廣闊的視野,獲得更為長足的發展能力。
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學習的時候,學習到藝術最重要的是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老師給我們的教育,恰恰是要我們忘掉之前所學習的技法,真正地用藝術來表達自我,找到屬于自己的表達方式,走上自己的藝術之路。這也說明我們大學之前所學的藝術是不對路的,而我們現在對孩子進行的藝術教育,很多也是繼續重復了這樣的錯誤。
"自我表達"是藝術教育的起點
為什么要把“自我表達”作為藝術教育的起點和兒童成長的基礎?
把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作為藝術教育的起點,這其中包含著幾個方面的教育認知:
①兒童本身具有藝術的天分、熱情和能力,藝術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將孩子本身的藝術才能發掘出來,而不是教會(從外界灌輸)他們什么。
②兒童具有獨立的意識和需要,只有當孩子在自我表達的時候,他們才能思維活躍,情緒高漲,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③兒童具有自我發展的能力,讓孩子借助藝術的方式來表達自我,才能激活他們身上的潛能,讓他們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反過來看,如果忽視了這些教育原則,單純地讓孩子訓練藝術技法,那么他們很快就會產生厭倦情緒或者挫敗感,覺得繪畫不再是令人興奮的事情,在后期的學習中,也會遇到藝術發展的瓶頸。
雖然“自我表達”無法窮盡藝術的全部內涵,但它卻是藝術以及藝術教育的起點和基礎。讓孩子懂得藝術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就為他打開了藝術之門,使他的各項能力處于“激活”狀態,他的藝術生命也因此而得以開啟。
表達自我,并不意味著把孩子教育成只注重自我感受、自私自利的人。人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對社會的責任感,以及他對自身幸福生活的追求,都是一體的。但是只有最核心的“我”點亮了,狀態對了,周圍的世界才能美好。從這個角度來說,表達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是孩子建設自我的方式,也是他建設周圍美好世界的方式,兩者是一體的,這也是藝術教育的重要使命。
表達自我,并不意味著拒絕借鑒吸收別人的優長,而是不會照搬別人的東西,善于從別人的智慧中汲取靈感和啟發,然后再和自己的想法融合起來。“表達自我”就像進入藝術之門的“鑰匙”,通過這把鑰匙為孩子打開了興趣之門、創造力之門,從此藝術在他眼中不再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自己的藝術”,成為和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
孩子的藝術生命因此而開啟,將來無論他是否從事藝術工作,都能從藝術中汲取源源不斷的樂趣和能量,而他也能將自己的快樂和能量更好地向這個世界傳遞,這不正是藝術對于孩子最好的賜予嗎?
斯馬特人創始人:武志
標題:斯瑪特創始人來信:藝術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學會真實表達
地址:http://www.saeki-farm.com/fumuxuetang/1189.html